外銀:人民幣跨境使用日趨成熟

2012-11-03

【中新社上海11月2日電】(記者 姜煜)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人民幣在中國企業跨境業務中的使用正日趨成熟,同時海外企業開展人民幣業務的便利度大為改善。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則在其相關報告中預計,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成為中國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催化劑,人民幣將在5年內逐步實現全面國際化。

據匯豐調查,中國外貿企業選擇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多出於兩種原因,其一是規避外匯風險,其二是日常操作及財務上的便利。此外,也有企業因升值預期而選擇人民幣。

該調查還顯示,反映「海外貿易夥伴開展人民幣業務時獲得相關服務和支持不足」的企業大幅下降,表明海外企業開展人民幣業務的便利度大為提高。

匯豐中國工商金融服務部總經理何舜華認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跨境業務中選擇人民幣,一方面顯示出企業更多地需要應對不斷擴大的外匯波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斷簡化的人民幣跨境業務流程讓企業感受到使用人民幣的便利。

何舜華稱,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由中國的經濟和貿易發展所推動的自然發展過程,人民幣正穩步邁向世界主要貿易貨幣的行列,到2015年,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額將有望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3。

據蘇格蘭皇家銀行統計,目前美元和歐元在全球外匯儲備貨幣中佔據主導地位,分別佔全球10.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62.2%和24.9%。而人民幣目前在全球最常用的支付貨幣中僅列第15位。

該銀行預期人民幣將在5年內逐步實現全面國際化,其亞洲新興市場本地市場策略主管謝汶君說:「由於美元和歐元雙雙承受壓力,全球投資者正在尋找替代儲備貨幣,當前的全球環境利好人民幣。」

得益於強勁的經濟增長,同時歐洲和美國又深陷經濟衰退,亞洲坐擁龐大的外匯儲備,亞洲各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總額高達6.5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額逾六成。謝汶君認為,亞洲將是中國推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和儲備多元化用途的試金石。

RBS的報告稱,雖然人民幣因為缺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規定的自由兌換能力,目前不符合成為儲備貨幣的條件,但許多央行已開始選擇將人民幣作為其外匯儲備多元化的對象,而中國也已將其外匯儲備分散到其他亞洲貨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