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社指人口政策諮詢文本偏頗

2012-12-07

【本報訊】新澳門學社批評《人口政策諮詢文本》「基調偏頗」,要求及時糾正。學社指出,文本涉嫌推銷大量輸入外勞人口的意圖,蓄意誘導市民支持大量輸入勞工的政策,他們要求政府交代如何估算二十五年後本澳人口高達七十五至八十五萬。另外,文本隻字不提本澳出現年齡斷層危機,做法實是「掩耳盜鈴」。

新澳門學社昨日舉行記者會,批評今年十一月推出《人口政策框架諮詢文本》的資料整理粗疏,基本推論偏頗,預設方案誘導市民支持大量輸入外旁,促請特區政府及早糾正。

居民外勞數據混為一談

學社指出,文本中的人口資料,把本地居民數據與外勞數據混為一談。正因大量二十至四十歲外勞人口混入人口層份中,與零至二十歲的人口層份比較,很容易得出新生人口太少的錯覺,而《人口政策諮詢文本》正式提出鼓勵生育的設想。可是,現實的環境近年新生人口不斷增長,托兒服務供不應求。

「顯見基本資料結構失誤已導致政策諮詢方向脫離現實。」學社認為,應該把本地居民人口與輸入勞工人口分開,以本地居民人口的發展為立論主題,把未來輸入外勞人口列為政策變項。

學社也指出,過去多年來,本地人口自然增長每年約四千人,二十五年後人口應不超過六十萬人。然而,《人口政策諮詢文本》預測是七十五萬至八十五萬人。「這人口政策諮詢涉嫌存在推銷大量輸入外勞人口的意圖,蓄意誘導市民支持大量輸入勞工的政策。」學社要求政府詳細說明其預測的資料,交待有關估算。

另一方面,剔除外勞人口,在本地居民的人口結構中,二十至四十歲人口數量特別薄弱,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供養負擔將日益沉重。而且,因為澳門特區政府過去多年停建公屋,復建之後又採取社屋為主、經屋為輔政策,三十至四十歲的澳門人面臨置業成家無望的困境,部份青年人更要離澳居住。此外,將來在區際融合之下,離心力則更大,本地居民人口傳承出現斷層危機。

可是,《人口政策諮詢文本》所提供的全部預設問題和建議,隻字不提本地居民人口傳承的問題。學社稱:「我們要求特區政府不要繼續掩耳盜鈴,放下誘導市民支持大量增外外勞人口的政策意圖,在配合區際共同發展之餘同時著重本土培育人口傳承鼓勵市民在人口傳承、緩解供養負擔及加強居民各心力等方面多發表意見,共同出謀獻策。」

政研室向社諮會介紹人口政策框架

▲政府政策研究室昨向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介紹人口政策框架。

北區社諮會委員何仲傳會後說,委員提出政策須充分考慮澳門承載力、以家庭為重點,以及凝聚社會三方面。關心本澳教育、醫療及社會服務水平能否配合,倡議透過區域合作等解決。

北區社諮會副召集人吳素寬稱,須盡快完善各行業專業認證、提升待遇,吸引居民從事多元行業,而非集中博企及公職。

委員並認為在移民政策上須嚴謹及全面考慮,當中涉及不同持分者利益博奕,若處理不當或令社會分化。

人口政策須完善外僱管理

▲北區社諮會認為,特區人口政策框架須完善外僱管理及退場安排。

委員何仲傳稱,政府政研室主任劉本立會上以新加坡為例,承認當地外僱比例雖較澳門高,但管理更完善,包括系統專業認證,讓技術人員等各階層有滿意收入及社會地位。

北區社諮會副召集人吳素寬稱,政府稱按人口政策「中度方案」,2036年75萬人口,本地人佔8成,委員認為須及早思考外僱增加問題,政府回應將以區域合作及便利通關應對,指出2002年2萬名外僱約9成居於澳門,現時逾10萬外僱居澳比率降至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