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121號

2013年01月21日

星期一

對《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提建議『步步高陞旅遊塔長跑賽』

2013-01-21

去年,政府本著以「教育興澳」的理念,推出「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該「計劃」本為澳門市民提升質素,大家都為此喝采,但「計劃」推出一年多後卻引發巨大社會回響。原因到底是當局對持續教育認知另有見解,還是市民和教育界對此「計劃」的期望過高,變得無所適從,留待大家自行琢磨。

「計劃」似被打造成福利政策,澳門持續教育協會一直持保留態度,因從經濟學角度中分析,福利政策往往在其資源分發過中難免扭曲市場,造成浪費,亦正是今天我們所看見的後果。行政當局因擔心「計劃」出台後課程費用將被拉高,故用審核批示行政手段使業界將收費拉低至不合理水準,讓大學教授級數的導師費與一般導師無異。目前,持續教育發展素質和大方向並非向高質素提升,而是被往下拉扯為博雅興趣班,部分市場模式被扭曲,此舉所帶來的重大後果由誰來承擔?業界和社會對此表示關注、震驚和擔憂。

最近,審計署就「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發表報告,再激發社會討論,各界就課程評審、種類、師資評核提出訴求。當教青局正著手對「計劃」作中期檢討工作時,澳門持續教育協會亦藉此收集業界意見,冀望可以給予行政當局在檢討、優化「計劃」過程中,提供具一定參考價值的實質性建議,充分發揮在政府、市民、業界三者之間的協調作用,讓「計劃」經過不斷的修訂、強化後可以營造一個真正健康的求學氣氛,為澳門培育不同領域的精英;否則,業界的生存空間勢將變得越來越窄,到頭來只會淪為那些缺乏教育理想,擇肥而噬的機構的漁利契機。

業界經廣泛討論,遂提出五大建議︰

1.業界擔心審核批示欠專業

計劃推出至今,被審核批示課程共二萬九千多個項目,分佈不同領域和專業。業界質疑,教青局課程評審團隊的人員和資歷是否精通每個課程領域、從而作出適切評審。業界一直對評審標準一無所知,建議當局考慮聘用相應專業人士組成評審委員會,分類評審,並將評審標準作公開講解,讓辦學機構心中有數。

2.審核批示機製變相拖低師資

機構要提升教學質素,定必想聘請資深導師,但難免增加成本(尤其聘用外地導師)。但是,為防止機構胡亂提升收費而強制要求壓低收費,便變相逼令機構為求生存而「將貨就價」,直接影響教育質素。而單憑導師資歷,亦不足評定其所任教課程的收費水準。業界建議就導師的學歷、工作、教學經驗,技術、知名度及其他機構發出的推薦信等,全面納入評審原素。

3.建議「資助計劃雙軌製」

目前的課程收費,由教青局按機構性質劃分審核批示,牟利機構批出較高收費,社團則相對較低。事實上,營運費不應只用學費和導師費衡量,租金、員工薪酬等在營運費中占的比重相當高,當聘請外地導師更涉及交通及住宿,營運費一再被拉高。按目前計算法,無疑逼使機構放棄聘請外地專家或本地優質導師,阻礙持續教育走向優質和國際化。

業界建議由市場定價,按用家需求評定機構優劣,自然淘汰質劣但收費高昂的課程。另外,亦建議在現有計畫基礎上同時沿用舊有的「持續教育資助計劃」,對一些專業課程作部份資助,即謂「資助計劃雙軌製」。既可讓機構有聘請資深、高質素導師,吸引市民提升專業技能的空間,亦由學員自資部份學費,激發學員的求學投入感。

4.教育淪為免費品

計劃推出後社會浮現奇怪現象,不少市民無視課程內容,只為消耗五千大元而已,甚至只對費用是否全免而感興趣。業界憂慮︰倘若行政當局不扭轉市民這種理念,教育將被淪為不受重視的免費品,嚴重扭曲教育的崇高價值。提議當局加強宣傳,讓社會和市民更清晰了解此計劃的正面含意和目的。

5.使用數碼簽到防造假

教青局常派員巡查參與機構,業界建議設立科學化監察機製,如開發身分證簽到系統,以提升數據準確性,既可避免人手輸入出錯或造假,亦可減輕巡查員工的壓力。

「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只推出一年多,教青局雖已盡力推行,但仍存在需完善的空間。一項新政策的推出,經過實施找出要改進的地方是正常的。要讓政策不斷完善,無論市民、辦學機構都有責任主動向教青局提出實質性的意見和建議,指責不可以解決問題,指責的詞語難免存有偏激、誤導成份。相信官民群策群力比指責更有力量推向優化與達成共識。

澳門持續教育協會認為,持份者和當局開明溝通是成敗關鍵,建議當局定期舉辦不同範疇的公開諮詢大會,讓市民及業界直接地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收窄完善空間,化解誤會,令政府、機構各盡所能,市民一同受惠,使澳門社會整體質素提升,在走向國際舞台過程中,顯得更和諧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