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新風讓中國蛇年春節不一樣
2013-02-10
【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 ( 新華社記者 李雲路 姜辰蓉 蔡敏)今天是農曆新年前的除夕,備年貨、吃年夜飯、看春晚是多年來中國家家戶戶在這一天必須完成的「三部曲」,但今年有些不同。
西安市民王麗華並未像往年一樣,早早地備好一大堆年貨。她說:「今年我家的過年清單‘瘦身’了。我們不打算請親戚朋友到酒店吃年夜飯;不買煙花爆竹;不給孩子超過50元的壓歲錢。大概算一下,光這三項最少就能節省四五千元的花銷。」
去年年底以來,中國全社會都在提倡節儉。在吃的問題上向來馬虎不得的中國人因為「光碟行動」,開始思索自己的消費方式,點菜後就要吃光越來越成為更多人的共識。今年春節,「半份菜」的點菜方式開始在越來越多的飯店出現。
有些中國人則乾脆放棄了飯店聚餐的方式。網民「紫晶冰果」在微博中公佈了自己節儉過春節的打算:「春節期間,自己動手在家為父母做上一頓可口的飯菜,比在外面吃的實惠得多。平時忙於工作,沒時間陪父母,在春節這幾天裏好好的陪一下父母,父母們的年紀都大了,他們最渴望的是在家吃到子女為他們做的飯菜。」
中國人崇尚「禮多人不怪」,每年春節走親訪友的禮品總讓人傷神,而一份禮品幾經倒手又回到自己手中的情況也並不鮮見。
日前,國家廣電總局叫停了「送禮廣告」,通知要求各級電臺電視臺立即刪除含有渲染「送禮」內容的廣告。春節期間,帶有「送領導、有面子」、「送禮首選」等內容的廣告都將從電視上消失,以實際行動遏制過度送禮和消費的不良風氣。
安徽宿州某機關中層幹部陳偉說:「我打算把老家特色臘肉分給領導、同事們嘗嘗,算是一份心意,也添一份傳統年味。」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紛紛指出今年過年的種種新變化。「沒了形形色色的年貨,少了酒席間的吹拍,就是簡樸、簡單、減負。」陜西一位行政單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央視春晚這道中國人30年來的「熒屏年夜飯」,或許也要因節儉新風而改變。國家廣電總局日前下發了《關於節儉安全辦節目的通知》,要求:包括春節晚會在內的節日廣播電視節目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講排場、比闊氣、拼明星;不要一味追求舞美燈光眩目、服飾道具奢華。
在蛇年春節的夜空中,絢爛的煙花也將大大減少。廣東東莞不少地區都取消了往年的煙花表演活動,遼寧大連取消兩場煙花表演及燈會活動,而湖南長沙、廣西柳州、安徽寧國等地的網友還紛紛發起投票,建議政府部門和家庭適度選用煙花爆竹,反對鋪張浪費。陜西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尹小俊說:「購年貨、年夜飯等與春節傳統有關。近幾年大眾過年的開銷都有上漲趨勢,應該說這也是中國綜合國力、生活水準的提高的表現。但隨之也出現炫富、奢侈等不好的現象。」
輿論認為,蛇年春節興起的節儉過年之風正是中國政府八項規定效力的延續,「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約束的不僅是政府行為,也會影響社會風氣,倡導形成理性的消費文化。」
尹小俊指出,重塑春節新風尚,應提倡「適度、必需、合理」三原則,不要過度鋪張浪費,「在這種新風尚會對社會風氣有扭轉作用,能促使整個社會心態更加謙遜平和」。(參與采寫者: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