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223號
2013年02月23日
星期六
中國樓市調控常態化 抑高房價中央頻出重拳
2013-02-23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電】(作者 龐無忌)中國國家統計局22日發佈1月房價數據,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環比和同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均為53個,逾七成。在房價上漲壓力進一步加大之際,2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發佈包括嚴格執行商品住房限購措施、擴大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範圍等樓市調控五項措施(業內稱為新「國五條」)。換屆前夕,此次出臺的樓市新政被視為本屆政府治理樓市的最後一擊。
5年來,無論升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一直與樓市調控政策形影相伴,調控措施時有出臺,包括剛出爐的新「國五條」在內,5年間國務院出臺的六次主要的樓市調控政策廣受關注。
2008年底,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國出臺了降低首付款比例、利率七折優惠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樓市。在政策助推下,中國房地產市場迅速升溫,出現超預期的井噴式增長。
隨後的2009年,中國樓市全面復蘇,成交價量陡升。「房價過高、上漲過快」一時成為社會關注和討論的焦點。針對此情況,2009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了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的四條政策(即「國四條」)。同時密集出臺信貸、稅收、土地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加強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樓市調控政策的傾向也由支持轉為限制。
延續2009年底的調控傾向,2010年「國十一條」、「國十條」、「國五條」三記重擊相繼發出,當年也被業內人士視為「史上最嚴」樓市調控年。提高首付門檻、「三套房停貸」、「限購令」、「限外令」等調控措施如疾風驟雨席捲中國樓市,力度之猛前所未有,此前一直高昂的房價也始現降溫。
2011年年初,國務院再次出手頒布「國八條」,要求強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貸款利率不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上海、重慶成為首批試點開始對個人住房徵收房產稅。當年中國樓市陷入深度調整,大中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整體下滑,房地產開發商銷售開始下降、資金鏈緊張、土地市場趨冷。
嚴厲政策帶來的寒意一直延續到2012年上半年,但當年6月,在降息等因素影響下,樓市開始回暖,以北京為代表的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價量齊漲的勢頭。雖然2012年並無重量級新政出臺,但中央各部門多次強調堅持既有的包括限購、差別化信貸等調控政策不放鬆。7月下旬,國務院派出8個督查組赴16個省市專項督查房地產調控政策落實情況,以穩市場預期。
政策疲倦加之城鎮化加速發展的客觀推動,2013年歲末年初之際,中國再次感受到房價上漲的壓力。在此背景下,新「國五條」應運而生。時隔一年,樓市新政涵蓋從限購、房產稅,保障房到增加供給等多方面內容。政策效應如何,業內預期不一,但新政發出次日,A股房地產板塊全線低開,下跌態勢持續至收盤。
綜觀5年來的樓市調控政策,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陳國強表示,調控影響下,此前高燒不退的樓市的確出現明顯降溫,一些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得到遏制,尤其是2011年許多大中城市的房價和成交量都出現明顯下調。
值得注意的是,決策層意識到熱點城市和中心城市住房供求緊張格局難以根本改變,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長期堅持。陳國強表示,從5年的調控政策變化來看,管理層從過去較多著眼于短期的市場效果特別是價格變化,到現在更多地關注到調控後整個行業的中長期發展。新「國五條」也明確要建立起樓市調控的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