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314號
2013年03月14日
星期四
社文消息
2013-03-14
『達標』考試接受報名
『中國文化常識達標工程』 2013年澳門區考試定於4月21日(星期日)下午舉行,即日起至3月23日接受報名,歡迎年滿十六歲持澳門居民身份證之各界人士及學生參加。報名地點:水坑尾街七十八號中建商業大廈七樓中華教育會辦公室。
主辦單位 『中國文化常識達標工程』 澳門特區工作委員會每年均舉辦多項活動,積極弘揚中華文化,期望讓更多本澳居民,特別是青少年學生,能較系統地了解中國的漢語言、文學、歷史、地理及旅遊等各個方面的知識,讓中華文化很好地承傳下去。
『達標工程』 考試每年均吸引數以千計的中學生及本澳市民參加,工作委員會定出了下列獎勵:(1)考試合格(六十分或以上)者,可獲該會頒發達標證書。(2)?勵二十五名成績優異者免費參加八月舉行之 『中國文化之旅』,今年將往雲南參觀遊覽。(3)設『長青組』、『公開組』及『學生組』獎項,各組前三名分別獲頒二千元、一千五百元、一千元之獎金及獎座;另還因應各組考試人數設優異獎若干名,每人亦獲頒獎金五百元及獎座。(4)以電腦隨機方式抽出考試『達標』者若干名,將可連同親友一人免費參加主辦單舉辦之?勵活動。
『達標工程』 考試之章程及報名表,可到中華教育會辦公室索取(或在http://www.edum.org.mo網頁下載)。報名時請一併繳交報名表(報名表上貼上近照兩張及澳門居民身份證副本),並繳交報名費一百元。
考試複習書本《中國文化常識普及標準》在教育會小賣部有售,每冊澳門幣五十元(集體購買可獲八折優惠)。查詢請致電二八三三三六一一。教育會辦公時間:上午九時半至下午一時,下午三時至六時半(星期日除外)。
橋樑結構檢驗與監測研討會
於城市交通發展中,橋樑擔當著非常重要角色。 然而,於橋樑的生命週期中無可避免會受到多種因素如環境條件、交通條件及材料耐久性等而影響到橋樑結構出現劣化、損害、承載力下降及縮短其使用年限等之現象。 為保證橋樑之安全使用,必須對橋樑結構進行定期檢驗及長期監測,從而有效並適時對橋樑進行保養維修工程。現時本澳共有四座跨海大橋,三條連接澳門半島及氹仔,一條連接路氹城及橫琴,不久將來亦會有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落成;本澳市內亦因應近年交通發展之需要陸續增加行車高架橋樑之建設; 為加強及完善本澳橋樑的結構監測及檢驗工作,促進本澳相關同行先進對鄰近地區橋樑監測及檢驗最新技術進行交流,由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主辦,並由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局協辦之『橋樑結構檢驗及監測研討會』將於2013年3月15日(星期五)上午9時在澳門科學館會議中心2樓會議室舉行,是次研討會得到國內、台灣、香港方面之專家學者的支持。
是此研討會主講嘉賓皆是來自中國內地、台灣、香港及澳門主要工程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除回顧過去一些橋樑事故之原因分析外,亦會介紹現時最新大型橋樑工程的建設、以及世界上較先進大型橋樑如港珠澳大橋結構監測檢驗技術之應用及研發、並會介紹本澳現時橋樑監測檢驗之工作情況。是次研討會安排如下:澳門土地工務運輸局副局長劉振滄工程師致辭及介紹政府對於橋樑管理保養之政策措施、以及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董事會主席區秉光博士作『研討會簡介』; 上午4個演講分別為: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橋樑與隧道結構安全監測事業部總經理馮良平教授『中國橋樑之建設與養護管理系統的研究』,台灣科技大學公共資產與設施管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維峰教授『智慧型橋樑安全監測系統研發與應用實例介紹』,香港資深橋樑技術顧問黃啟元博士『橋樑結構健康監測』,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橋樑與隧道結構安全監測事業部高級顧問張新越博士『橋樑結構監測、檢測技術的工程應用』;下午3個演講分別為:台灣科技大學公共資產與設施管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維峰教授『先進LiDar與BIM技術整合運用於捷運設施維護管理之實現』,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李騫博士『澳門橋樑健康監測工作之介紹』,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運輸工程中心主任Tiago Bonucci Pereira工程師『暴露於沿海地區的PHC樁:病害、診斷與維修』。這些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上發表的專題演講將通過自身的專業視角,分享各自在此領域的專業知識、經驗以及當地的實際情況,並提出各自的見解及觀點。是次『橋樑結構檢驗及監測研討會』歡迎社會各界人士蒞臨會場參與與嘉賓互動分享和探討此領域的發展方向及方法報名請將個人資料及聯絡方法以傳真:82944848或電郵至:ccl@lecm.org.mo。如有問題諮詢,可聯絡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謝小姐(電話:82944151)。
遊戲農莊──馬蹄蓮攝影及繪畫比賽結果公佈
民政總署舉辦的『遊戲農莊──馬蹄蓮攝影及繪畫比賽』,已於日前完成評選工作,頒獎禮將於三月十六日(星期六)下午四時三十分在塔石廣場舉行。
兩項比賽的題材為展現馬蹄蓮美態與特質、開幕禮情況及活動花絮等。攝影比賽分『花卉特寫組』及『園景花絮組』,由澳門攝影學會副理事長何國威、馮紹雄及副監事長林健安,以及民署代表何美卿和蔡立權擔任評選委員,參賽作品約五百五十幅;繪畫比賽分『兒童組』及『公開組』,由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氹仔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梁銘恩及代表陳蘭英、民政總署代表劉秀慧、何美卿及蔡立權擔任評選委員,作品約一百幅。
『共建和諧社會』之社區巡禮
為配合特區政府『共建和諧社會』的施政理念,民政總署將以『重公德、愛守法、尊重他人』作為主軸,於今年三月至十二月期間舉辦『共建和諧社會』之社區巡禮,透過各種互動活動、遊戲,向參加者灌輸彼此尊重,互助共融的訊息,歡迎民間各團體及機構組織會員參加。
活動將每月舉辦一場,具體時間為四月十日、五月十五日、六月十九日、七月十日、八月十四日、九月十一日、十月九日、十一月十三日及十二月十一日,舉辦時間為下午三時三十分至四時三十分。報名團體可選擇於其會址或祐漢小販大樓四樓公民教育資源中心內進行。民署將安排專業導師,與參加者進行團體遊戲、角色扮演、個案分析、互動問答等,期望透過活動宣揚注重公民道德、愛護社區的訊息,鼓勵市民共同維護城市環境及社會秩序,提升族群之間互相尊重、傷健共融、鄰里互助的精神,以構建一個互助共融的和諧社會。參加者更有機會於每個環節贏取精美紀念品。
各團體或機構如欲組織會員參加,可親臨公民教育資源中心索取報名表,或於公民教育資訊網http://civicedu.iacm.gov.mo下載。已填妥的報名表可傳真至市民事務辦公室公民教育及資訊處,傳真號碼8394 8827。如對上述活動有任何疑問,可致電民署市民服務熱線2833 7676查詢。
澳大博雅學習系列第四講
不少世界各地的知名大學紛提倡博雅教育,不少歷史上和當今享負盛名的成功人士都得益於博雅教育,本身亦受益於博雅教育的台灣清華大學資深副校長馮達旋教授在澳大博雅學習系列講座上指出,博雅教育最重要是『引導學生有正確的態度,不要被傳統框框所限制,要勇於接受挑戰。』
博雅學習系列第四場講座於3月7日在澳大舉行,馮達旋教授以『看亞洲大學在全球新型的企業與學術的範式中的角色與責任』為題,與師生暢談博雅教育對亞洲大學發展的重要性。馮教授出生於印度新德里,畢業於美國德魯大學(Drew University)物理系,後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理論物理博士,並在美國、新加坡、台灣、英國等地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
21世紀充滿巨大變革,亞洲更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其經濟發展之快速令人眩目,經濟、文化、政治各領域更是經歷了以往無法想像的結構性變化。馮教授指出,亞洲的大學在21世紀承擔的責任更大──須肩負起為全球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責:『亞洲的大學要有破舊立新的學術勇氣和靈活的思維,才能培養出適應21世紀快速發展的人才。技術日新月異,唯有靈活的制度和思維才能應對發展和挑戰。』他同時強調,『每一所大學都倡導跨學科的教育,但很少能真正實踐。澳大非常幸運,可以有比現校園大很多的新校園,這亦促使澳大思考和實踐更多創新,而很少大學能得到類似的機遇。』
馮教授在講座上舉出歷史上和當今多個受到博雅教育影響的成功者案例,以說明博雅教育的重要性,如波音公司第一任中國總工程師王助、數學家麥斯威爾、音樂家蕭邦、寶島眼鏡創辦人蔡國洲等。在講座上,有學生向馮教授請教通識教育、博雅教育、全人教育以及大學教育四者的分別,馮教授回應時指出,『雖然名目各有不同,但大學最重要是教導學生正確的心態。學生一定不要被自己局限,要勇於接受挑戰。』他憶述當年在大學時亦有修讀與主修物理科毫不相關的哲學,更坦言哲學的思考模式對自己完成畢業論文很有幫助。
馮教授的演講風趣幽默,引發台下掌聲不斷,期間他多次鼓勵師生:『要對自己有信心,擺脫西方固有的思考模式,敢於創造亞洲的優勢。只要敢跳出傳統框框,亞洲遍地都是機遇。只要創新、靈活,便可突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