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君‧思君‧夢君

2013-03-18

「月亮代表我的心……」一陣悠揚、輕快且深情樂韻,舒暢滲入筆者的心田。聽得筆者絲絲入扣,回憶起這個全球七大女歌手鄧麗君。 這首悅耳歌曲,並非在歌劇院聽到,而是在風景怡人,風水極佳的台灣最北端、富山縣郊區的法鼓山墓園入口處。令人懷念的一代歌后與美女──鄧麗君長眠香軀於此。 鄧麗君的陵墓名「筠園」。取名她原來的名字「麗筠」的筠。墓園佔地約三千多平方英呎 。充滿音樂藝術氣息。除墓園最前方有一幅石砌的鋼琴裝飾外,琴旁亦裝飾一個鐵製音樂喇叭,之後數十尺,立有一具真人般高的漆金鄧麗君少女模樣的銅像。銅像後方,便是面積約一百五十平方呎主墓,長方形主墓由大理壘高為兩層,墓三邊花壇堆滿玫瑰、康乃馨等各色鮮花,浩如花海,筆者細看,一束束鮮花標有世界各種文字懷念語句,顯示分別來自中、英、日、法、泰、越南、星、馬、菲甚至歐美等各地歌迷會及名人致送。  

初探「筠園」 筆者拜訪這位一代歌后的時間,為二月初,剛好是她六十歲生忌後幾天。這期間,世界各地的「麗君粉絲」。紛湧到此,希望為她們的偶像祝壽。傾吐一下思念心聲。故一連多天,「筠園」頓成花海。 「粉絲」深情的凝視墓碑上麗君少女時的甜美照片,親切的笑容,加上不斷播放的歌聲,「粉絲」們紛合什默禱,好像與鄧麗君作天、凡間之心靈溝通,一些中年貴婦至外籍老婆婆,哭得雙眼發紅,淚流披面,情景令人鼻酸。 為什麼人們這麼痴情鄧麗君?可能與她生前不平凡的身世經歷與個人特質有關。 鄧麗君誕生於一九五三年一月廿九日,祖籍河北省。父親是國民黨空軍。蔣介石退守台灣後數年,她隨母親及幼弟由大陸幾經周折,歷盡艱辛,由大陸走難到台灣,找到了父親,一家七口,終於團圓,安頓於台灣雲林縣,褒忠鄉,四洋村的軍眷村。 鄧麗君在五兄、弟中排行老四,是家中唯一掌珠,甚得父親疼愛,自幼在軍眷村生活,使外表柔美的她,甚受軍人影響,練就一幅外柔內剛性格,不怕苦,紀律性強,善於迎難而上,更常自我要求,軍人的女兒就是「硬骨頭」,是當時台灣軍眷典型的小朋友。 麗君六歲輟學,為生活踏足台板,開始演藝生涯,十歲更破天荒獲星加坡總理夫人邀請,首道出埠往獅城演出,始後三十多年,紅遍星、馬、台、日、港、越南、印尼、韓國遠至美國,屢獲殊榮,大獎多不勝數。 最令鄧麗君難忘的,是少女時代,東渡扶桑,經受日本地獄式訓練,淚水與汗水,不知流了多少,堅強的她,終於打出頭,贏得全球七大歌后榮譽,更獲全球華人及億萬歌影迷擁戴。  

歌聲風靡神州 七十年代後期,仍屬「鐵幕」的龍的故鄉,不少人仍冒險偷聽「君」聲。乃至當時在內地流行一句俗語,「日間聽老鄧(鄧小平講話,晚上聽小鄧(鄧麗君歌曲)。直至鄧小平夫人也讚賞,鄧麗君歌聲,才響遍中華大地。 學歷只讀到小學四年級的鄧麗君,不斷自修,能操國、粵、英、法、日、印尼、越南、泰國、馬來……等十多種語言,個別語種,更操得流利,甚至懂書寫。充份顯露台灣孩子好學、刻苦的傳統,甚至軍人特質。 名成利就的她,曾露心聲,錯過兩段刻骨銘心的姻緣,一段錯寄情於「龍大哥」,另一段被馬來糖王公子,因「歌女」身份,為豪門所棄。  

人生四十  玉殞香銷 九十年代初,步入中年的鄧麗君,在愛情失意之時,遷居寄情於花都巴黎,筆者當時亦在巴黎,曾在鬧市中與她打過照面。花都藝術情濃,鄧麗君遇上法籍俊俏青年,一觸即發,馬上痴纏姊弟戀,可惜樂極生悲,香消玉韻,在泰國清邁「升天」。天妒紅顏,歷渡人生四十二年,最後香軀歸故里,長眠於台灣島的最北端,墓園主優惠一代歌后,把值數億元的墓地,獻給麗君,象徵式收取新台幣一元(約值澳門幣兩毛多錢)。 鄧麗君生前歌聲甜美,瘋魔億萬歌迷,魂歸天國後,卻製造出歌后,因每年她的忌辰,大量各地「粉絲」湧到「筠園」,哭得眼紅,甚至「聲沙」,成為「新晉烏鴉歌手」!                         台灣環島遊之(三)鄧麗君墓有感                                    ‧楊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