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問診『城市病』 期待中國『好山好水好熱鬧』

2013-04-08

【中新社博鰲4月7日電】(董冠洋 周銳)『好山好水好無聊,好髒好亂好熱鬧』常被用來調侃海外與中國國內生活狀態的對比。在7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城市化的質量』分論壇上,專家開出多張藥方治理『好髒好亂』的城市病,期待未來『好山好水好熱鬧』的美麗中國。

201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拉開了中國新型城鎮化大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亦在上任後的首場記者會上強調,中國城鎮化不能靠『攤大餅』,要注意防止城市病。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城市化率已達52.6%,但由于此前人口盲目向大城市集中,目前中國的城市化亦承受著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惡化、住房緊張等重重『城市病』。

『城市規劃和硬件建設應該更加科學嚴謹』,在遠大集團董事長張躍看來,要治城市病,必須改變以『好看』為出發點的規劃方案,提倡『混合社區』。他指出,目前工業區、教育區、商業區的隔離導致建設大量公路,而因此引發的大量時間和能源消耗又使城市空氣質量日益變差。此外,張躍還提出要給房子『穿衣』。他介紹,以聚苯板保溫可以降低房屋能耗,而德國等許多國家已規定有詳細的房屋保溫層建造標準。按照德國標準,青島的氣候應配備30公分的保溫層,而現在當地政府規定的保溫層厚度僅為4-5公分。

『好山好水好熱鬧』的田園城市,不僅需要能源『節流』,亦須『開源』。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琳表示,建造低碳城市要讓新能源通過『智能電網』入戶進家。她介紹,智能電網是將新能源與用戶信息流、能源流結合,通過就地取材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隨時與用戶連接。而在這方面,中國尚有距離。

論壇上,張躍亦舉例東道方海口的全垃圾發電場,倡導以垃圾發電、以發電的廢熱製冷製熱廣開能源來路。

要緩解人口集中帶來的住房緊張等問題,青島市市長張新起以其實際治理經驗建議,以城市擴張帶動郊區城鎮化,將部分在城市已無成本紅利的加工業擴展至勞動力較為富餘的農村,推動形成以產業園為基礎、人口聚集為特徵的小城鎮。

『我希望住在‘好山好水好熱鬧’的城市』,春華資本董事長胡祖六建言,下一步城鎮化還需要政府著力環境、文化、生活品質方面的社會福利規劃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