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423號
2013年04月23日
星期二
台日簽署漁業協議
2013-04-23
日前,臺灣『亞東關係協會』與『日本交流協會』在臺北舉行第十七次漁業會談,簽署『台日漁業協議』。據此,臺灣漁民的作業範圍將擴大1400多平方公里,包括過去常受日本公務船干擾的地區。
此外,雙方同意將釣魚臺十二海里的水域排除在『協議適用水域』外。臺灣方面並堅持列入『免責條款』,確保對釣魚島的既定立場、見解及『主權』。
臺灣報紙翌日紛紛大篇幅報導,多認為這是台日17年漁業談判的『重大突破』。
宜蘭、基隆等地的漁民,對上述會談結果多表欣慰,有漁民說『雖不滿意,尚可接受』。台『漁業署長』沙志一表示,黑鮪魚、鯊魚、旗魚等魚類的撈捕量未來將顯著提升,預估區域內的撈捕量可提高一成左右。
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臺北接見『日本交流協會』負責人,肯定台日漁業協議是『歷史性的任務』。他還在臉書上拋文稱,這是17年來第一次談出『具體實質的結果』。
去年提出『東海和平倡議』的馬英九稱,這次的談判,臺灣方面在釣魚島列嶼『主權』上沒有任何讓步,在東海漁權上卻有『相當進步』。
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表示,『樂見』台日漁業談判獲得重大突破,將『強化』區域穩定和平。
一片『讚』聲中,不乏理性的聲音。《聯合報》載文指出,『三一一』日本強震時臺灣的無私援手,加上日本擔憂兩岸聯手保釣,讓外務省高層在台日漁談第二次預備會議後親自出面,定調暫時擱置涉及『主權』的敏感議題,專注漁業作業規範,壓下強勢的日本水產廳,是這次台日順利簽字的主因。
《中國時報》也發表文章認為,日方讓步,是為了牽制兩岸聯手。《旺報》援引大陸學者的觀點指出,此舉是要挑撥兩岸關係、不讓兩岸聯手保釣。
臺灣中華保釣協會秘書長黃定為(原名黃錫麟)在受訪時指出,台日漁業談判所談的所謂『讓步』,其實只是日方阻止兩岸聯手抗日的『奧步』。協會理事長謝夢麟說,協議還是不能讓臺灣漁民進入釣魚島列嶼12海里內的範圍作業,『視同日本擁有實質管轄權』,攸關主權問題,『久了就變成既定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