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籲加強次生災害預警 餘震頻繁為蘆山地震最大特點

2013-04-26

 

【中新社蘆山4月25日電】 (記者 徐楊禕)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研究員袁一凡25日在蘆山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地震具有三大特點,餘震頻繁尤為明顯,恐對民衆心理造成不利影響。

袁一凡說,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具有三大特點:餘震頻繁、餘震頻繁造成災區居民心理恐慌、人員傷亡相對較輕。『這一次的地震序列有些特別,能造成叠加災害的四級以上地震次數非常多,地震當天隔一個小時晃一次。』

據此前中國地震局公佈的消息稱,截至25日20時,四川蘆山地震共記錄到餘震4754次,其中3級以上餘震110次:4.0至4.9級間21次,5.0至5.9級間4次。

頻發的餘震成為了本次地震最大的特點。袁一凡擔心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    

 『這會造成災區居民心理上的恐慌,對恢復正常的生活生產秩序很有影響。』袁一凡還表示,頻發的餘震還造成山區山體滑坡、滾石不斷,這對災區道路暢通極為不利。

『現在的情況是,祗要下大雨,泥石流就可能會來。』袁一凡建議說,災區各地都需要加強次生災害預警,以防止叠加災害造成更大的損失。

袁一凡表示,人員傷亡相對較輕也是特點之一。『如果我們下點功夫,嚴格按照抗震標準去修房子,就有可能達到減少傷亡和安全的目的。』袁一凡告訴記者,這就代表著災區建築物抗震設防的標準還是落實到位的。

袁一凡指出,災區的基礎設施仍有一些薄弱環節需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