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427號
2013年04月27日
星期六
中國外貿瞄準新興市場
2013-04-27
中國外貿在經歷去年的震蕩後,終於在2013年春季嗅到『轉晴』跡象。不過,撲朔迷離的世界經濟、持續上漲的要素成本和同質化生產導致的訂單外流,亦拷問著當前外貿回暖的可持續性。而這一次,中國外貿『風向標』廣交會,將方向瞄準新興市場和創新品牌。
『新興國家市場是穩增長的重要管道』,在14日舉行的第113屆中國進退場門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劉建軍表示,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發達國家市場需求不斷下滑,而中國在新興市場招商力度的加強使其對中國外貿的貢獻逐年提升。
數據顯示,2012年,歐美日等道統市場占中國外貿總值的比重較2011年下降2.1個百分點,而同期中國對東協、俄羅斯、南非等新興市場貿易占比提升了0.8個百分點,達到20%。
『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國家採買商會保持穩定增長』,劉建軍預計,鑒於目前新興國家經濟總體趨穩,且每年春交會正值南美、非洲國家的採買季節,本屆廣交會上新興國家參展客商將止跌企穩,甚至上升。
今年三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上任後的首訪到達站設為俄羅斯,隨後造訪非洲參加金磚國家峰會,給越洋跨洲的朋友帶去深化合作的願景。
而在本屆廣交會上,主辦方亦針對新興經濟體,特別是金磚五國,採取了精細化招商手段,透過路演與當地工商機構合作,還首設激勵機製推介新興國家參展商邀請更多採買商到會,並選定俄羅斯作為國際市場論壇的主題。
當然,要打開外需空間,除了在海外市場廣拓深耕,還必須直面中國國內產業面臨的要素價格疊加上升、民眾幣匯率居高不下、高端製造業向歐美地區回流、本國製造業與周邊地區同質化競爭的巨大壓力。
『說白了,就是要以自主研發品牌取勝』,劉建軍指出,當前備受擠壓的外需正倒逼中國外貿轉型,以貼牌加工、價格取勝、規模擴張、資源消耗為代表的外貿發展模式『再不可為』。
據主辦方介紹,本屆廣交會退場門展區中,共有品牌展位11806個,佔展位總數的20%。而在去年,僅佔展位20%的品牌企業成交額占到了總額的一大半以上。
『品牌企業的議價能力、產品附加值、企業生存能力、自我發展能力強』,劉建軍指出,廣交會作為外貿中小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孵化器,希望為更多品牌企業提供豐富資訊、良好環境,借助全球經濟複蘇之勢轉型升級,『打翻身仗』。
為此,本屆廣交會首設『退場門產品設計獎』,就是借鏡國際著名展會鼓勵產品創新的經驗,透過對產品創新性、美感性、品性、功能性和環保性五方面標準,提升參展企業的品牌設計,推展外貿轉型升級。
在劉建軍看來,在企穩回暖的大經濟環境下,本屆廣交會亦處于『好轉階段』。他進一步指出,金磚國家採買商的到會比例、自主研發商品的貿易成交正是本屆廣交會上『值得關注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