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506號

2013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本版新聞

MORE+

社文消息

2013-05-06

文遺導賞推廣盧園媽閣廟文學之美

由文化局及澳門文物大使協會合辦的「文化遺產.文學風景」導賞活動,將於五月至七月期間分別假盧廉若花園及媽閣廟舉行,透過互動有趣的方式,推廣蘊藏在本澳文物景點中的文學遺產,加深居民對澳門文化遺產的認識,以及增進文學知識。歡迎有興趣的居民報名參加。

澳門文化遺產景點多,內藏與別不同的文學風景,像楹聯、摩崖石刻均具文學價值。是次活動將以文學為切入點,讓參與者在參觀文化遺產的同時,欣賞當中的文學之美。活動特別邀請鄧景濱教授擔任導賞嘉賓,向參與者介紹盧廉若花園內出自名家手筆的楹聯,以及媽閣廟後山著名的摩崖石刻。

「盧廉若花園楹聯導賞」將於五月二十六日、六月二十三日及七月七日上午十時至十一時進行,「媽閣廟摩崖石刻導賞」在六月十六日、六月三十日及七月二十一日上午十時至十一時半舉行,費用全免。有興趣的居民可瀏覽文化局網站(www.icm.gov.mo)或澳門文物大使協會網站(www.mhaa.org.mo)。報名日期自即日起透過澳門文物大使協會網站作線上報名,每團以十五人為限,額滿即止。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六二三八六四四一或電郵至info@mhaa.org.mo。

聖約翰托兒所辦「幼兒營養講座」

孩子健康成長是每個父母最關注的事情。為了讓父母更加了解幼兒的飲食習慣和注意事項,母親會日前分別於高士德及新口岸聖約翰托兒所舉辦了「幼兒營養膳食講座」,反應熱烈,參與家長人數達二百人。活動邀請了衛生局營養高級衛生技術員伍祝平小姐及周淑儀小姐講解幼兒飲食模式的差別,讓父母認識到隨著小朋友的成長應給予各種所需的營養。講座內容還包括:嬰兒轉奶期和對食物過敏時應注意的事項﹑幼兒的健康飲食習慣﹑父母如何為小朋友訂做合適的健康營養餐單﹑如何讓孩子能夠在日常飲食中汲取充份的營養等。講師還分享了大部分幼兒偏食的原因,同時教導父母如何處理小朋友偏食等問題。講座結束後家長們踴躍發問,並互相分享和討論孩子們日常的飲食習慣和育兒心得,參加者均表示對講座內容感到十分實用,除了能夠豐富他們的健康飲食知識,同時亦能為孩子們做出美味又充滿營養的食物。

母親會聖約翰托兒希望透過多元化的健康講座,增強父母對幼兒成長期間所需的各種認識,通過家校合作,一同培育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們健康茁壯地成長,得到更多方面的發展。

美高梅捐仁慈堂20萬贈福袋

為支持本澳慈善事業,澳門美高梅向仁慈堂捐助澳門幣二十萬元,優化仁慈堂社服店項目運作,令更多貧困家庭及弱勢群體受惠。

是日上午十時,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及執行董事簡博賢、企業事務總監郭蕙心、澳門美高梅人力資源部總監趙翠華三位管理層成員帶領二十二名金獅義工隊成員到訪仁慈堂社服店,並獲該堂值理會主席飛安達熱情接待。簡博賢代表酒店將澳門幣二十萬元善款交予仁慈堂,助該堂開展慈善服務,由飛安達代表接收。其後,在金獅義工隊成員的協助下,在場二百個貧困家庭均獲派裝有米麵、食油等用品的食物籃及美高梅特別準備的金獅福袋。

簡博賢表示,澳門美高梅相信透過捐助仁慈堂,能更好地支持及優化本澳慈善公益服務,讓更多貧困家庭及有需要人士得到關愛。美高梅金獅義工隊亦將繼續積極投身公益事務,傳遞金獅團隊惠澤社群的服務宗旨,為共創澳門和諧社會及美好未來貢獻力量。

『認識博物館 走進大自然』

   為慶祝國際博物館日,民政總署轄下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土地暨自然博物館將於五月十九日(星期日)舉辦『認識博物館 走進大自然』活動,帶領參加者走出博物館,親近大自然,認識澳門的岩石。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五月十八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土地暨自然博物館除了與二十多間海內外博物館在塔石廣場共同舉辦『2013年澳門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活動,分享及展示各個博物館的資訊外,由五月十八日至十月五日土地暨自然博物館內設『黑沙龍爪角海岸徑──岩石介紹』展覽區,參加者更可獲贈紀念品。

   五月十九日(星期日)上午十時至十二時,土地暨自然博物館特別舉辦『認識博物館 走進大自然』活動,由導賞員帶領著參加者由土地暨自然博物館走到黑沙龍爪角海岸徑,跳出博物館,走進大自然,認識澳門岩石類型及形成過程等。歡迎七至六十五歲人士報名,名額四十名,有興趣參加者可於五月六日至十五日到民署各服務站或各市民服務中心報名,費用全免,先報先得。

   活動設專車來回接送,當天上午九時二十分於八角亭巴士站集合,準上午九時三十分開車,回程送返集合處解散;如有需要在氹仔茵景園巴士站上下車的參加者,請於報名時說明。為響應環保減少使用膠樽,請各參加者自備飲用水。若參加人數不足二十人或活動當天如遇上惡劣天氣,主辦單位有權決定活動是否取消或延期。查詢詳情可致電2888 0087。

『漫步澳門街』文化步道設計比賽延期收件

   為鼓勵市民認識澳門小城的歷史文化,民政總署與澳門故事館及博物館學生研究員協會合作,舉辦『漫步澳門街』文化步道路線設計比賽。為了讓有興趣參賽的市民有更充裕的時間設計心中的文化步道路線,截止收件日期將由原來的五月十日延至五月三十一日,參賽作品數量不限,歡迎市民參與!

   參賽者須以澳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有關的人或事物為主題,設計遊覽本澳的街道、建築或景點的路線,以展現本土的歷史變遷、街區風情或人文情懷。參賽者亦須為其所設計的路線自定副標題,例:『漫步澳門街──副標題』,當中須包括不少於六個及不多於十二個站點,並須與所定之副標題吻合。遊覽時間以三小時為限,作品中須列明總體路線和站點間的預計步行時間。此外,參賽者亦須於作品中闡述路線構想、路線特色以及站點介紹等,並附以照片說明。相關內容的字數和圖片要求,可查閱比賽簡章。

   參賽作品須一式三份,以A4尺寸的平面形式提交;所有資料須燒錄成光碟,連同平面作品一併遞交。參賽者請將報名表及作品用封套封好,並在封面寫上『‘漫步澳門街’文化步道路線設計比賽』,遞交至下列地點,包括南灣大馬路517號南通商業大廈十一樓A室、紀念孫中山公園黃營均圖書館、白鴿巢公園黃營均圖書館、黑沙環公園黃營均圖書館、何賢公園圖書館、下環圖書館、氹仔黃營均圖書館、澳門故事館。

   評審團將從各參賽作品中挑選十份優秀作品進入最終遴選,並從整體路線規劃、路線創意度、主題呈現度、知識準確度評分,最終評選結果將於今年九月公佈。此外,為進一步向市民和遊客推廣全新的文化步道路線,民署亦計劃為得獎作品出版導賞小冊子和製作相關紀念品,以豐富本土的文化旅遊資源。詳情可查閱相關海報、簡章,亦可瀏覽澳門街道網http://macaostreets.iacm.gov.mo或致電8394 3776、8988 4000查詢。

『兩手互相牽』探訪澳門特殊奧運會

梁安琪議員辦事處暨澳門社會服務中心於四月十九日進行了上述活動中的第三次探訪,是次活動更得到凱旋門各青年義工一起參與,一同探訪了澳門特殊奧運會,探訪期間義工們和特殊奧運會學員組隊一起遊戲比賽,氣氛熱烈,又緊張又有趣味性,之後頒獎禮物給各勝出隊伍和最特出獎,並致送了各人禮物。

於探訪過程中各義工體會到特殊奧運會的輕度智障學員,雖然有殘障,但他們還一樣工作,服務社會,積極面對人生,從不放棄的精神,而在遊戲過程中,他們就洽洽表現出這種樂觀態度,也帶動各義工的投入,氣氛打成一片,使探訪者和受探訪者,都能開心快樂,使是次探訪非常成功,各人都滿懷歡喜。

教青局培訓課程及興趣班

   教育暨青年局轄下成人教育中心將於六月份推出多項培訓課程及興趣班,包括“二胡”、“輕黏土手工藝”、“電腦及網上應用培訓班(日夜同步)”及“日常生活英語(初級)”。其中“輕黏土手工藝”導師將透過講解及示範教授學員如何混色及捏塑技巧,讓學員能掌握輕黏土的製作技巧。本期主要教授學員透過手工藝,發掘澳門社區文化,並製作街邊檔口仔等創意作品。課程內容包括黏土簡介、基本造形、混色,街邊小食、生菓、鞋仔、街邊檔主體製作等。“日常生活英語(初級)”將強化學員聽、說、讀、寫之能力,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與方法,並由學員輪流分享學習心得報告,進而增進對多元文化的瞭解。上述各項培訓課程及興趣班均已列入“持續進修發展計劃”。而未納入“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有新開辦的“壓克力繪畫與彩繪裝飾(進階)”課程。該課程將在完成初階的基礎上,讓學員提升壓克力繪畫的技巧,並發揮創作力。完成課程後,學員可以應用壓克力顏料在紙、畫布或家居物件上進行繪畫創作。

  上述各培訓課程及興趣班以“先登記,後抽籤,再報名”的方式錄取學員。登記人數多於課程名額的課程將會進行抽籤,抽中者方正式報名。六月開課的各項課程由五月七日至十三日進行報名登記,市民可親臨或致電成人教育中心或終身學習服務站進行登記,也可登入教青局網站“活動快訊”自行登記。五月十四日至十五日進行抽籤,抽籤結果於五月十六日張貼於成人教育中心,並以電話短訊通知中籤者,同時透過成人教育中心網頁公佈。中籤者可於五月十六至二十二日期間到下列地點完成報名手續:成人教育中心(祐漢看台街313號翡翠廣場三樓)、終身學習服務站(得勝馬路12號B)、語言推廣中心(美麗街31號三樓)、氹仔教育活動中心(氹仔濠景花園第24至26座地下)。當錄取者放棄報名或退學,將由候補者補上。候補者可於五月二十三日至開課前報名,額滿即止。

 所有課程的上課地點均在教青局成人教育中心,歡迎市民踴躍報讀。如有查詢可致電二八四二 二七八O 或 二八五六 九四四O,詳情可瀏覽中心網頁http://www.dsej.gov.mo/cep。

『品味生活甜點系列』

   為貫徹二O一三年度社會文化範疇有關『全力發展各類餘暇活動』的施政方針,教育暨青年局轄下外港青年活動中心將於二O一三年六月份開辦『品味生活甜點系列』興趣班,包括『法式甜點班』和『英式甜點班』。讓青年有機會接觸到不同國家的特色甜點,並親手進行製作,培養烹飪的興趣,豐富餘暇生活。

『法式甜點班』的上課日期為六月七日及六月十四日,製作的甜點為『漂浮島』及『紅酒燉梨派』;『英式甜點班』的上課日期則為六月二十一日及六月二十八日,製作的甜點為『巧克力水果撻』及『英式鬆餅』;兩個興趣班的上課時間皆為下午六時三十分至晚上八時三十分,名額每班十人,對象為十三至二十九歲的本澳青年,學費全免,每班材料費澳門幣一百六十元,上課地點在新口岸畢仕達大馬路綜藝館第二座外港青年活動中心。

   上述工作坊採用『先登記,後抽籤,再報名』的方式錄取學員。登記人數多於招生名額的興趣班將會進行抽籤,中籤者方正式報名。有興趣者,可由即日起至五月十二日登入教青局網站『活動快訊』進行網上登記,亦可親臨外港青年活動中心或終身學習服務站進行登記。五月十三日將進行抽籤,抽籤結果將於同日張貼於外港青年活動中心並以電話短訊通知中籤者,同時透過外港青年活動中心網頁公佈。中籤者可於五月十四日至五月十九日(五月十七日除外)期間到下列地點完成報名手續:外港青年活動中心(澳門新口岸畢仕達大馬路綜藝館第二座)、終身學習服務站(澳門得勝馬路十二號B)。當錄取者放棄報名,由候補者補上。候補者將收到主辦單位的電話通知,並於五月二十日至五月二十二日進行報名。報名表格可於教青局網頁下載。

   如欲了解活動的詳細內容,請瀏覽教青局網頁www.dsej.gov.mo中的活動快訊,或致電二八七O 一三八五、二八七O 一三八六或二八五六 九四四O查詢。

《第十一屆澳門親善大使文化交流之旅》

由澳門扶輪青年服務團主辦、澳門生態學會為支持單位及得到澳門教育青年局與澳門社會工作局贊助之「第十一屆澳門親善大使文化交流之旅」,主題為「與大自然同行」已於五月四日假駿青活動中心圓滿舉行。二十九位參加者於活動報告會中使用英語報告他們已進行環境保育之項目,並即場受到由該團所邀請之評判團作評選,是次參賽者之外語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環境保護之概念及環境保護活動之實際可行性及延續性均被納入評審標準。報告會後該團亦隨即宣布出最佳環保項目獎,得獎者為霍家麗、霍嘉琪、陳玲玲、冼瑞珍。而六位獲勝之參加者是曾允聰、許東昇、陸雁婷、林潔媚、陳嘉穎、霍嘉琪。他們將被安排於六月上旬由該團團員帶領下以「第十一屆澳門親善大使」之身分到訪馬來西亞吉隆坡與當地扶輪社及扶青團作文化交流及親身體驗珍貴的熱帶雨林資源。他們之交通及住宿費用將獲該團全數贊助。

活動由本年二月啟動至今均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及得到正面迴響,一百七十六位申請者經過初步篩選、面試及經過一眾導師於團隊訓練營的指導後,進入最後階段之活動報告會的一共有二十九位參加者,他們已於四月在本澳不同地方進行與環保相關之項目,包括鼓勵大眾乘搭公交、環保物品製作工作坊、單車遊、物品交換等活動。此一系列活動範圍深入澳門及離島各社區,宣傳環保意識層面涵蓋人數達三千多人。

該團舉辦的「澳門親善大使活動」至今已辦至第十一屆,每一屆均有特定主題。由於馬來西亞擁有大面積的熱帶雨林和多個國家公園,冀透過此行可讓參加者汲取他們對於日益匱乏的珍貴雨林資源的保育經驗,喚起參加者關注和重視環保,增加對環境保育的認識以及自我增值。主辦單位期待透過此活動發掘澳門青少年的個人才能、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及發揚扶輪精神,讓更多青少年能積極主動投身參與社會活動,關注本地以及各地時事,以增強對本地乃至環境保護的認知,發展個人專長及領導才能,以達致回饋社會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