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516號
2013年05月16日
星期四
三色桶的任務……
2013-05-16
在五月八日暴雨兩日後,房屋局聯合其他部門發放新聞稿聲稱,沒有收到任何石排灣公屋水浸報告,然而,有住戶向本報投訴當局講大話、隱瞞水浸事實。五月十四日,包括本報在內的四家媒體報道住戶反應,同日傍晚房屋局聯合環保局發出採訪通知,稱要在昨日巡視石排灣公屋有關環保及廢棄物處理設備。
昨日,現場一開波,一名房屋局廳級人員循例介紹是次活動,期間突然話鋒一轉,自動波講暴雨緊急應對機制,聲稱關注住戶建議與意見,會對機制、措施作檢討與改善云云。隨即,又交予環保局官員介紹今次的巡視活動,並緊接展開實地了解。
巡視的過程是這樣的,兩局人員先帶記者們觀看放置於大廈地下大堂的不銹鋼分類回收桶,再上一樓觀看設於各樓層垃圾房的層疊式分類回收箱,最後,到設於地下的總垃圾房,觀看一百二十公升的分類回收箱,不消十五分鐘就一口氣看完三款各有特色的三色桶,尤如熱身一樣。
就在記者好奇還有什麼特別的、與別不同的三色桶時,公關人員就安排環保局韋副局受訪作結。原來當局所謂巡視「有關環保及廢棄物處理設備」,就是垃圾分類回收設施,俗稱的黃藍啡三色桶。
韋副局訪問後,在活動初段發言的房屋局廳級人員經已失蹤了,公關人員解釋該人員已先行離開。面對不滿的記者,派了一張近三百三十字的房屋局「補充資料」。而這實令人精神一振,因為一切的謎底經已解開,房局人員精心安排這一場三色桶秀,就是鋪陳一個不設回應的回應,一份由人員背誦出來也看不到有何大分別的紙本「補充資料」。
房屋局的「補充資料」如下,至於內容是否太官腔、太空洞,只好交由石排灣公屋居民來判斷:
「應對五月八日的暴雨,透過緊急應對機制的啟動,房屋局與相關權限部門、管理公司、承建商、設備保養商緊密配合與訊息通報,尤其是得到住戶的配合,使得暴雨對新建公共房屋與住戶所做成的影響減至最少。
經事後對工作之檢討,從公共房屋樓宇管理的角度考慮,認同面對颱風、暴雨的應對機制仍有完善的需要,並會按照以下各點內容作為機制完善的著眼點:
首先,房屋局會與相關權限部門作緊密聯系,尤其是與氣象台的訊息溝通;其次,認同凡事應防患未然,除需要對系統設備做好定期保養檢查外,當收到颱風與暴雨的預警訊號時,會即時再啟動系統設備的檢查程序,做好應對措施的準備工作;最後,在颱風、暴雨過後,會要求管理公司提交詳細的工作報告,尤其會關注住戶的建議與意見,對應對機制、措施作出檢討與改善。」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