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晤吳登盛向緬示好有意制衡中國

2013-05-27

【香港中通社5月2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默然)正在緬甸訪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6日在位於首都內比都的總統府與緬甸總統吳登盛舉行會談。據日本共同社消息,預計安倍將表示免除該國拖欠的約2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1億元)債務,并提供1000億日元規模的政府開發援助。 消息還稱,日本擬通過協助緬甸完善電力、水道及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基礎設施,以加強兩國關係,從而促進日本的經濟發展。 安倍晉三24日前往緬甸,開始為期3天的訪問。這是日本首相時隔36年訪緬。另據日媒透露,安倍將承諾,日本將舉政府和民間之力,幫助緬甸實行改革和推動經濟發展。在緬甸遭到西方國家制裁之前,日本一直是緬甸最大的外來援助國。後來因為日本配合西方國家,導致兩國關係疏遠。近半年來各種經濟交流顯示,現在隨著緬甸與西方國家關係回暖,日本也開始重新加大了對緬甸的投資。 有媒體認為,安倍出手闊綽意在經濟利益。媒體分析稱,一方面,緬甸資源豐富、勞動力低廉、市場廣闊,在東南亞國家中有較高的開發潛力。 另一方面,日本方面近年來經濟不景氣,而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局勢而緊張化,以及中國勞動力價格的提升,使得日企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市場,并試圖開辟更多生產和銷售市場。 因此,緬甸對日本來說是非常理想的投資國家,再加上兩國之間原本就有著各種親密交往的歷史,安倍此訪似乎就是希望通過這種闊綽的出手迅速恢復其在緬甸的影響力,進而獲取經濟利益。 有分析人士指出其實安倍向緬示好更重要策略在於制衡中國。緬甸南鄰印度洋,是中國避開南海和馬六甲海峽,經由西南方向直通遠洋的戰略支點。因此,緬甸的局勢演變和中緬關係的好壞直接牽動中國在領土、能源供應,以及海上貿易三方面的安全。 日本政府借緬甸改革開放之機,突然加強與緬甸的全方位互動,除了切實的經濟考量外,恐怕也是為了擠壓中國傳統利益空間,牽制中國在緬甸的戰略部署。 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看,在美國重返東南亞的大背景下,安倍內閣的緬甸政策不過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一環,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配合美國制衡中國,在向美國示好之餘,也可借美國的庇護撈取更多戰略利益。 因此,雖然日本的緬甸政策不會輕易改變東南亞地區的戰略格局,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的經濟和政治投資正逐步贏得緬甸的信任。而面對紛至沓來的利益輸送和空前激烈的戰略博弈,緬甸政府又將做出怎樣的戰略抉擇理所當然備受關注。 有識之士注意到,日本對緬投資規模很小,僅有中國的六十分之一,但日本對緬甸的投資都占據非常要害的部門。緬甸目前唯一的證券交易所就由日本幫助建立。緬甸希望在2015年建成一個完善的證券市場,也是由日本的大和證券協助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