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528號
2013年05月28日
星期二
埃及神廟刻「到此一游」 引發中國人集體反思
2013-05-28
【香港中通社5月27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默然:一個中國中學生最近在埃及神廟刻下「丁XX到此一游」被曝光,正在引發中國人集體反思。27日,中國各主流媒體紛紛刊發文章對事件進行反思,網友和公?也一齊發聲,為國人輕易破壞千年文物的行為感到震驚和羞愧。 名為「空游無依」的網友25日微博披露,他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錦昊到此一游」,微博同時配發有關照片。據其描述,他是在埃及盧克索神廟最裡面一個聖殿,往右邊通道、左手的石壁上發現刻字。「我們試圖用紙巾擦掉這羞恥的字跡,但很難擦乾淨,又不能用水,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據媒體披露,「丁XX」系南京14歲中學生丁錦昊,其前些年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刻下「丁錦昊到此一游」,此事日前經網友爆料後持續發酵,引發全國上下熱議。 此後,丁錦昊的父母對孩子破壞埃及古文物的做法公開道歉,并「請求大家原諒孩子,給他一個改錯的機會。」據媒體報道,知情人向記者轉述,丁錦昊父母提到,孩子為此在家哭了一夜。 據中新網評述,隨著「丁錦昊到此一游」事件的持續發酵,網友又曝出敦煌壁畫上出現「香港文匯報高級記者宋寅到此參觀考察」的塗鴉。不過宋寅現在的身份卻并不確定。香港文匯報在其官方微博稱:「經查,文匯報現無此人,本報同仁對此行為表示強烈譴責」。 實際上,國人對景點「到此一游」早已不陌生,此類事件也不是頭一回了。今年2月,故宮博物院內一口缸被遊客塗寫上了「梁齊齊到此一游」的字跡,同樣引發熱議。 面對此類現象,知名社會學者、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表示,中國人喜歡刻「到此一游」是一種沒素質、缺教養的表現。這次「到此一游」事件讓國人在國際上出了醜,鬧了大笑話,造成惡劣的影響。亂世要用重典,要讓亂刻亂畫的人為自己的不文明、不自覺付出代價,這樣才可能減少這種陋習,從而促進國人素質的提升。 人民日報27日發表文章指出,當中國出境旅遊人數從2000年的1000萬人次快速增長至2012年的8300萬人次,「每個人都是一部中國讀本」,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義。相對大多數中國遊客的有序有禮,少數人的不良表現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燈下。謹記「到此一游」激發的文明恥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才能邁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