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531號
2013年05月31日
星期五
大陸同胞旅遊需求飙 發改委:澳可從中長期獲益
2013-05-31
【本報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昨在澳門表示,大陸人民的旅遊需求在快速增長中,只要本澳的綜合旅遊和相關產業辦好,可從中長期獲益,又相信澳門是前途光明的。 應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之邀、第二次來澳的張曉強昨假科學館舉行專題講座,以「澳門經濟定位和粵澳合作」為題報告了一小時。 張曉強報告中談到對澳門發展的思考,指出由於博彩業快速發展,人資短缺和人資成本上升的壓力突出,發展非賭業所需的高學歷、擁有專業技能人才也嚴重不足,而且商界以中小企業為主,其受規模和管理水平制約,及近年經營成本大幅上升,擴大經營或拓展新領域確難度較大,所以澳門要經濟適度多元化肯定不會一蹴而就。 不過,張曉強接著說,對上述問題澳門政府正努力採取措施推動適度多元化發展,包括大力扶持會展、文創、商貿服務等適合澳門的相關產業,在資金、人才培訓和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並已初見成效。 張曉強提出,隨著大陸十三億人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旅遊的需求在快速增長,新世紀以來旅業基本上保持雙位數的高速增長,如去年以旅遊為主因素出境的有七千七百萬人次,同比增兩成,所以只要本澳的綜合旅遊和相關產業搞得好,就可從內地「轉方式、擴內需」的經濟發展中,長期獲得好的收益。 張曉強認為,澳門要克服制約發展的不利因素,要自身積極努力,同時並充分有效利用中央政府及廣東省所提供的眾多機遇,將有利於促進經濟適度多元、持續健康發展,民生的不斷改善。又相信,澳門加強與內地的緊密合作,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完善民生福利,是任重道遠,但亦前途光明。 張曉強透露,到一五或一六年,將實現內地全面與港澳地區服務貿易自由化,即港澳企業在內地開展服務貿易時可享有當地企業同等待遇,中央也傾向提早於廣東和上海先試,並已有初步規劃,以南沙新區作試點。 張曉強稱,發改委和有關部門正加緊細化和推進落實各項橫琴和南沙措施方案,包括創新通關、財稅、支持粵澳產業園區發展等。身兼港珠澳大橋專責小組組長的他還提到,按目前進度,大橋有條件於一六年底落成。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何曄暉、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列席主講台,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特首崔世安等四百多人出席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