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614號
2013年06月14日
星期五
專家稱效果「短負長正」 中國開啟新一輪IPO改革
2013-06-14
【中新財經北京6月13日電】(陳康亮)中國官方關於新一輪新股發行(IPO)改革的初步意見業已出爐。此間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就新一輪的政策安排而言,新規對於A股短期將造成衝擊,長期而言則有利於A股的健康發展。 中國證監會7日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中國證監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從推進新股市場化發行機制、強化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等責任主體的誠信義務、進一步提高新股定價的市場化程度、改革新股配售方式、加大監管執法力度等方面提出意見。這是自2009年以來,中國官方啟動的第四輪IPO改革。 「考慮到IPO至今仍是懸在A股二級市場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因而本輪改革備受關注。」東北證券策略分析師沈正陽13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沈正陽進一步解釋,IPO已實質停擺超過7個月,市場傾向于將第四輪IPO改革理解為未來新股發行開閘的制度準備基礎。而目前排隊上市的企業超過600家,其融資量將對A股的資金面產生較大的壓力,短期內打壓A股。 作為新規意見稿發佈後的首個交易日,13日的中國A股遭遇「黑色星期四」。截至當天收盤,上證綜指收2148點,跌幅為2.83%;深證成指收8432點,跌3.78%;兩市全天共成交1631.7億元人民幣。中小板指全天跌2.55%,收4719點;創業板指全天跌0.08%,收1029點。 「但本輪改革總體而言不乏亮點。」沈正陽強調,長期而言有利於A股的健康發展。在沈正陽看來,此輪改革的亮點之一在於強化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等責任主體的誠信義務。比如,加強對控股股東和持股董監事的約束,如2年內減持須不低於發行價,6個月內破發其鎖定期即延長半年,公司大股東需披露持股意向及股價穩定機制等,有利於進一步約束大股東惡意減持等行為。 此外在發行環節亦有所約束,如預披露制度。意見徵求稿明確提出,將進一步提前招股書預先披露時點,加強社會監督。發行人招股書申報稿正式受理後,即在證監會網站披露。 沈正陽認為,就以往的經驗而言,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在申報後遞交的招股書初版與最終版本,往往經歷很多調整變更,甚至可能出現同一事實完全顛覆的情況。如果意見徵求稿中的「招股說明書預先披露後,發行人相關信息及財務數據不得隨意更改」得以貫徹,就將產生較大的震懾力。對本輪改革持肯定意見的還有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蕭世俊。蕭世俊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此次改革的亮點在於允許在審企業先行發行公司債。該項措施不僅能在不對其他券種和市場形成明顯的擠出效應的同時,壯大交易所債市的規模;同時也有利於中國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長期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