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資辦今年首五月接案之十七宗

2013-06-22

【本報訊】今年一至五月,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需處理個案達六十七宗,有二十七宗是涉及個人資料轉移到澳門以外的通知,涉及公共機構及私人機構。個資辦主任陳海帆表示,《個人資料保護法》實施七年,本澳的個人資料保護工作雖然已走向正軌,但仍面對新課題和挑戰,需要經常對宣傳、調查等手法作出審視,予以修正及完善。 個資辦昨早假美高梅大宴會廳,舉辦「兩岸四地個人資料保護論壇」,邀請香港、內地、北京等相關範疇的政府機構代表或學者出席,共同分享個人資源保護工作的經驗,彼此借鑑。會議並由行政長官崔世安主持開幕式。 今年一至五月,個資辦共收到一百三十一宗通知,其中三十八宗涉及個人資料轉移到澳門以外的通知,九十三宗為其他通知,其餘為簡易申報七十二宗、意見徵詢及許可等。在收到的個案中,有六十七宗為需要處理個案,當中六十五宗需調查。調查個案中,涉及九間公共機構、五十三間私人機構及四名個人,包括批發零售業、其次是社團、非牟利法人或同類機構,旅行社和通訊業界。需要處理個案中,有二十七是涉及個人資料轉移到澳門以外的通知宗需要調查。  

個資保護工作走向正軌 陳海帆致詞時表示,《個人資料保護法》實施七年,雖只是探索期,本澳的個人資料保護工作雖然已走向正軌。隨著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資料的處理越來越全球化,使澳門面臨著因為資料量大、資料傳遞方式多、資料處理速度快而產生的多方面問題,為個人資料保護工作上提出了新課題及新挑戰。由於個人資料保護工作涉及的情況相當複雜,與其緊密相連的外部因素亦千變萬化,個資辦在宣傳、協助各行業制定相關政策、以及對違法機構或個人進行查處過程中,需要對過往重新作出審視,找出不足及予以修正,總結經驗。才能跟上社會發展步伐,適應社會需要和與國際接軌。 澳門刑事法研究所所長趙國強會上致詞時表示,特區政府在個人資料保護的監察協調、制度訂定、投訴處理、宣傳教育及理論研究等各方面都成績斐然。在這訊息化時代,對個人信息資料提供法律保護畢竟具有相當複雜性和模糊性,尤其是當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與個人隱私權產生沖突時,如何尋求一個恰當的平行點,更值得關注。除此,在信息網絡日趨成熟的今天,法律對人信息資料保護往往超越國界、需要國家、地區之間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