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20130701號
2013年07月01日
星期一
中國A股的『底』在哪裡?
2013-07-01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電】(中新社記者 陳康亮) 6月份結束,整月中國A股市場的表現或許將成為大部分投資者的『痛苦回憶』。當月上證綜指(滬指)累計跌幅近14%,創近四年單月最大跌幅。然而,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恐慌情緒的充分釋放,2013年A股的短期底部或已形成。 6月24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滬指、深成指、創業板和中小板四大股指均深度下跌。其中,滬指更是暴跌5.3%至1963點,創近四年來單日的最大跌幅,並跌破2000點至年內新低。 『美國有意退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經濟數據持續不佳、A股首次公開發行(IPO)重啟在即,投資者信心頻頻受挫……』談及24日A股暴跌的原因,東北證券策略分析師沈正陽對中新社記者說,當天大跌的導火綫還是源自對流動性不足的擔憂。當日,中國貨幣網公佈的回購移動平均利率維持高位,隔夜質押式回購利率再度大漲611個基點至15%,資金緊張程度可見一斑。 『銀行間體系的‘錢荒’使得投資者擔憂銀行機構出現破產危機,並連帶拖累了其他金融板塊以及房地產等權重板塊,導致了當天的大跌。』沈正陽表示。對此,國都證券策略分析師蕭世俊亦持相同意見。蕭世俊對記者強調,當時監管層『按兵不動』的政策信號加重了這一市場憂慮。 中國央行6月23日發佈消息稱,剛結束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3年第二季度例會強調,中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然而,隨著央行轉變態度出手『維穩』,A股市場恐慌情緒得以緩解。央行25日晚間發佈消息,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觀審慎要求的金融機構提供了流動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動性充足的銀行也開始發揮穩定器作用向市場融出資金,貨幣市場利率已回穩。受此影響,貨幣市場利率開始回落,A股亦逐漸顯露出企穩回升的跡象。自6月26日起,滬指開始逐步收窄跌幅,並於6月份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上漲1.5%,成功『逆襲』。對此,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28日表示,總體而言,A股受臨時性、突發性因素的影響正在逐步消除,市場運行恢復穩定。 官方數據顯示,6月份最後4個交易日的日均新開A股賬戶為29600戶,較上半年日均新開A股賬戶增加6281戶,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淨買入股票23億元人民幣。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進一步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的重要階段,發展有巨大潛力和空間。當前,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經濟增速仍處於合理區間,政策和市場預期穩定,這都為A股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資本市場發展難得的機遇期。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A股近期針對『錢荒』做出的調整明顯反應過度。隨著央行的表態以及各大銀行的回應,市場的消極判斷得以修正。但潘向東強調,儘管資金利率最高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但預計下半年亦不可能回復到年初的寬鬆程度,綜合考慮其他因素,A股大盤下半年在1849點(6月25日盤中低點)至2444點(年內高點)區間內震蕩是大概率事件。 國都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徐海洋持相近看法。徐海洋表示,A股短期的底部業已形成。當前A股本身處於超跌超賣的情況,已有部分投資者看到其中的估值優勢,畢竟2000點以下的A股投資風險較小;且隨著『新興城鎮化』等政策預期的加強,預計三季度或迎來小幅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