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參差成績下跌 瑞典學券制惹爭議

2013-09-04

瑞典學券制推行二十年,但受私校良萎不齊影響,學生成績在國際排名不升反跌。當地左派批評這是「典型的私有化出問題」例子,掀起應否廢棄私校制度的爭議。 瑞典於一九九二年推行學券制,讓家長可在國家全額資助學費下,自由選擇讓子女讀公立或私立學校,而非只分派他們到就近的公立學校。計劃原意是讓中小學辦學團體互相競爭,提升教學質素。制度推行後,私校學生由不到整體一%,增至如今逾十%,使瑞典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齡提高至二十四歲。  

私校「派分」送禮爭學生 瑞典這種學券模式一度是國際焦點,然而自一九九O年代中業起,瑞典學生在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IMSS)等國際排名下跌,科學成績低於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令不少家長甚為憂慮。矛盾的是,民調顯示大部分瑞典人依然喜歡學券制,但反對公帑落入營辦私校的牟利機構。批評者指出,某些牟利私校為了吸納學生,不擇手段,所提供的課程與就業市場脫節。由於政府資助額與學生數目掛,牟利學校便「重量不重質」,有的送手提電腦,有的甚至「手鬆給高分」吸引學生報讀。  

為利潤,教員偏少師資欠佳 有調查發現,私校為提升利潤,聘用的教職員普遍人數偏少,不合格校者比例又偏高,大大影響學教質素。不過,在競爭下,私校要賺錢並不容易。該國一個涉及一萬名學生的大型私營辦學團體JB Education,本月便申請了破產。 學券制的另一大目的,是希望學校較有條件提供非傳統教學法。不過,英國的傾向自由市場智囊組織「經濟事務研究所」研究主任薩爾格倫(Gabriel Sahlgren)認為,瑞典學生表現在這二十年間倒退,主因正是由傳統式教學轉向獨立學習法而致,而非因私校數目增加。 薩爾格倫以挪威為例子──該國亦採用新穎教學法,但無瑞典式自由選校的機制,也在國際教育排名滑落,可見學校類型並非主因。但他承認,瑞典學券制有些方面確實需要調整,特別是評級制度:「現行機制對學校誇大成績的誘因,要高於提升教學質素。」他還指出,從理髮學校畢業生增加,使就業市場供過於求一例,石明學生需要獲更多的就業前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