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更上層樓 上海自貿區打造試驗田

2013-09-28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電】(中新社記者 石岩)以『千呼萬喚始出來』形容《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公佈,並不為過。數月來,因為『猶抱琵琶半遮面』,上海自貿區的走向引發了國內外輿論的熱議,各種版本的傳聞激蕩著本不平靜的金融市場,更加劇了人們對於這一被新政府寄予厚望的改革『試驗田』的期待。 中國國務院27日公佈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明確了上海自貿區的5大主要任務及措施。其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居首。 『這本身便說明了自貿區以開放促改革的本意。』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趙振華對中新社記者指出,『革除行政審批過多過頻的弊端,方能還市場主體以充分自由。』 當日公佈的《方案》明確,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國際化、法治化的要求,積極探索建立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體系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推進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審批轉為注重事中、事後監管。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何偉文同意上述觀點。他以《方案》中『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自由轉移其投資收益』的表述為例,向中新社記者指出,這意味著投資者的獲利可以自由匯出而無須經過審批環節,這符合全球價值鏈的規律,有助於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然而,上海自貿區對於外資的吸引遠不止此。作為《方案》的一大亮點,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引發了各界關注。《方案》明確,將對外商投資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研究制訂試驗區外商投資與國民待遇等不符的負面清單,改革外商投資管理模式。 『准入前國民待遇與審批制有著根本區別,進一步體現了中國政府一貫堅持的國民待遇原則,勢必對外資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何偉文稱,『負面清單更是體現了中國開放水平的一個標誌,期望盡快予以明確。』 據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介紹,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已逐漸成為國際投資規則發展的新趨勢,世界上至少有77個國家採用了此種模式。 作為自貿區的一項重頭戲,《方案》在推動貿易轉型昇級上更是不惜筆墨。《方案》強調,將積極培育貿易新型業態和功能,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加快提昇中國在全球貿易價值鏈中的地位。 『事實上,上海自貿區的建設還是圍繞自由貿易為中心,其目的在於推進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從而為中國外貿轉型昇級提供借鑒。』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中新社記者指出。而作為自貿區推出的一個重要背景,中國外貿業已告別高速發展的態勢,外貿的『涅槃』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也許正是因為上述原因,《方案》明確的金融改革的步伐並不如一些輿論此前期望的那樣大。相較於一些完全放開利率的呼聲,《方案》祗是提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在試驗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進行先行先試。 『這一結果在意料之中。』趙錫軍稱,既然改革試點更多地以貿易為主,金融改革便祗能是圍繞這一中心,為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服務。 巧合的是,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27日在2013中國金融創新論壇上亦表示,外界不應對上海自貿區的金融領域寄予過多期待,『金融祗是一個服務業,當服務貿易和投資遇到什麼樣的金融障礙之時,我們就應該掃除什麼樣的障礙』。 『不同於此前深圳和上海浦東的開放,上海自貿區應更多著力于從發展的質量上,而不是單純的發展速度上進行探索,從而在下一階段的結構調整及發展方式的轉變中擔負起更多的責任。』趙錫軍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