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112號

2019年04月15日

星期一

居民生育意願分數屬中下水平

本澳將面臨低出生率的挑戰

2019-04-15

過半數受訪者認為子女數目未達預期

雙職家庭下部份小童由家傭照顧

管教和照顧是影響生育意願原因之一

二零一一至二零三六澳門人口預測中生育率假設

二零一一至二零三六澳門人口預測本地人口指標

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有個有公益廣告,其中膾炙人口的廣告標語是﹕「兩個就夠晒數」,呼籲節育及不要盲目為追求繁衍某一性別的下一代而無止境的生育。華人社會普遍喜歡熱鬧家庭的氣氛。但根據統計局資料顯示,本澳近五年的總和生育率出現持續下降的趨勢,由二零一四年的一點二下降至去年的零點九二,即去年本澳每名婦女生育不足一個嬰兒,遠低於聯合國提出的世代更替水平二點一名。

低出生率面臨的社會挑戰,便是勞動力、人口老化等問題。本澳人口老化持續,全澳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佔百分之十一點一,老化指數按年上升百分之一點一至百分之八十四點一,是連續第二十二年上升。本地人口的老年人口撫養比率為百分之十九點二,即約五名成年人撫養一名老年人。據《澳門人口預測二零一六至二零三六》及《澳門人口政策研究報告》預計,撫養比率將隨人口老化加劇而持續上升,更預測二零三六年的老年人口撫養比率上升至三十名的「超高齡社會」,屆時將對社會經濟發展、就業人口、醫療、經濟等多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婦聯進行的 「澳門居民生育意願調查」中發現,整體居民生育意願分數為四點六九分(十分為滿分),居民生育意願分數屬中下水平,而且逾半受訪者實際子女數目少於理想。認為未生夠,但又唔想再生,背後原因是什麼?

婦聯於今年一月,展開了「澳門居民生育意願調查」,就澳人的生育意願情況,包括理想子女數目、生育意願程度及影響生育意願因素作調查。

一千三百零九份有效問卷中,調查對象為十八歲至五十歲的澳門居民,所收集到受訪者平均年齡介乎於二十六至三十五歲、中高學歷水平、已婚並育有兩名或以下子女的在職澳門居民為主,其中女性比例約為五成五,男性則約為四成半,樣本性別比例分布與澳門整體分布相若。

逾半受訪者實際子女數目少於理想

受訪者中,認為理想子女數目是「兩名」子女的有六成五五,但只有三成表示現時育有兩名子女,沒有或只有一名子女的分別有兩成五四及三成一八。經分類計算後,現時子女數目符合理想的,僅得四成一七、現時的子女數目少於理想數目的為五成三七,百分之四點六大於理想數目;從實際情況來看,不少人現時只有一名或以下的子女,與理想仍然有一段距離。

整體居民生育意願分數為四點六九分,屬於中下水平;最多受訪者表示生育意願一般,共一成九三;表示非常不願意生育小朋友的有一成七二;非常願意生育的,僅得一成二三。在生育意願上,女性生育意願顯著低於男性:女性和男性的生育意願分數分別為四點三九分及五點零六分。而二十六至三十五歲適婚適育年齡群中,生育意願分數最高,為五點三五分;十八至二十五歲生育意願分數為五點零五分;三十六至五十歲的生育意願分數最低,僅得三分六四。

受訪者中,已婚受訪者生育意願顯著較高:已婚的生育意願分數為五點五一分;未婚的為四點五三分;其他婚姻狀況,例如分居、離婚、鰥寡的生育意願僅得三點零四分。

是否已育有子女,對於其生欲意願有一定影響。沒有或只有一名子女受訪者生育意願顯著較高:現時沒有子女的生育意願分數最高,為五點五七分;育有一名子女的生育意願,即想追多個的,有五點零五分;已有兩名子女者的生育意願,為三點七九分;育有三名或以上子女的生育意願進一步下降至三點零五分。

居住問題成影響力生育意願首要考慮因素

澳門沒有節育政策,近十年經濟持續增長,政府又不斷因應出生率和雙職家庭需求,增加托兒額、學額、完善教育和醫療政策等,究竟是什麼原因,令居民生欲意願不高?

近七成受訪者認為,政府對針對育有子女家庭支援措施不足夠。影響生育意願的主要因素依次還包括﹕置業難、開支大、工作忙。當中,居住空間不足、育兒開支大及工作繁忙沒有足夠時間照顧降低生育意願分數最高,分別為八點五分、八點一六分及八點一三分;另外,子女教養問題造成沉重的壓力與負擔、社會競爭力不斷上升、社區親子設施及配套缺乏、托兒照顧服務支援不足、擔心有孩子後被綁住不自由、對養兒防老的期待大幅降低及擔心身材走樣或怕痛亦是影響生育意願的因素,分別為七點五二分、七點五分、七點四二分、七點一八分、六點三分、六點二二分及五點三分。

透過多項措施提升居民生育意願

《二零一一至二零三六澳門人口預測》中指出,澳門總人口預計由二零一一年的五十五萬七千四百人增加至二零三六年的七十五萬九千九百人,年平均增長率為百分之一點二。人口老化速度加快。隨著壽命延長、出生人數減少,澳門人口老化情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漸見明顯;預計六十五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由二零一一年的百分之七點三(四萬零九百人)上升至二零三六年的百分之二十點七(十五萬七千三百人),年平均增長率達百分之五點五,遠高於總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二。

過去二十年,本地人口的生育基本呈反覆下滑的走勢。反映婦女生育水平的總和生育率連續十四年下跌,於二零零三年回升,從最低點的每千名女性對一千零二十六名活產嬰兒上升至二零一一年的一千五百三十七名。但生育率跑輸老齡人口增長速度。

低出生率會帶來什麼問題?除了增加撫養比率,還會影響人口結構、本地勞動力萎縮、政府在醫療及社會福利的公共財政開支增加、澳門競爭力下降等問題。宏觀而言,生兒育女,除了是個人及家庭選擇,還會對社會及國家發展帶來一定影響。現時,歐美及亞洲不少國家都面對人口老化、低出生率等問題,各國政府透過不同的方法,包括經濟政策、稅務優惠等,希望提升出生率。

婦聯指出,澳門居民生育意願偏向中低水平。建議針對生育意願較低的族群,如女性、年輕等,政府需深入了解不願意生育原因;另外,針對生育意願較高的族群,如男性、已婚、達適婚適育年齡等,政府需要制定長遠人口生育總體規劃,貫徹《家庭政策綱要法》精神,制訂具策略性、更前瞻性家庭發展目標及人口生育總體規劃,涵蓋家庭經濟、性別平等、住所、家庭照顧責任及社會支援等方面,提供更完善的支援措施,協助他們更好地生兒育女,例如檢討現時的優生多育政策,加強措施實行力度,提供良好生育環境;另外,針對較多表示沒有意見或不知道的族群,如男性、未到或已過適婚適育年齡、未婚等,政府需開展更多宣傳工作,協助他們了解到政府在鼓勵生育上有何支持措施,及早規劃。完善並理順相關職能部門,建立跨部門恆常聯絡機制,統籌、監督及定期評估人口生育政策具體落實、執行情況,提供意見,對人口議題作系統性及長期研究。

完善房屋政策及津貼制度

對於超過半數受訪者子女數目未達理想,婦聯認為,歸因於社會經濟發展和結構轉型,家庭結構和問題愈趨多元,導致住房、教育、就業負擔加重,抑制居民成家立室、居住空間不足是降低他們生育意願,面對居住空間不足,他們不願意組織家庭,認為無法為子女提供良好居民環境而選擇不生育或不考慮再生育。婦聯建議盡快完成《社屋法》及《修改〈經濟房屋法〉》法案細則性討論並通過,短期內推進已完成規劃經屋新項目興建,配合未來社、經屋申請程序;建立土地儲備制度,完善城市規劃,例如公私樓比例,尤其新城填海區A區中三萬多個房屋單位的規劃工作,避免土地資源錯配;以及研究擴大「暫住房」適用範圍,開展新類型房屋研究,協助沒有能力購買私人房屋,沒有資格申請公共房屋的青年人、新婚家庭及中等收入人士,避免因住屋問題而窒礙了居民家庭健康發展。

婦聯還建議,盡快完成侍產假及產假相關法律修訂工作,完善女性在懷孕期間及分娩後相關保障制度,縮小兩性在就業上受生育因素影響程度差距;鼓勵企業積極落實家庭友善措施,研究設立企業支援措施,為認真落實家庭友善措施企業提供稅務優惠或經濟補助,降低企業所承擔生育成本、制訂「企業實施家庭友善措施指引」。另建議,完善家庭經濟補貼政策,持續檢視並調升出生津貼、結婚津貼等一次性的措施,每年預留一定比例公共財政開支作支援家庭發展,提供相應免稅額度、家庭津貼、育兒津貼、房屋津貼,及家庭照顧者津貼等,以貼近家庭實際需要,舒緩經濟開支壓力。鼓勵學校、青年社團及社服機構開辦更多家庭婚姻教育、生涯規劃等課程講座。

F1

F2

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