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調查變募捐?望加強監管

2019-07-29

【 正論】 近年,各區都不時見到有國際組織或慈善團體在街頭進行各種募捐。筆者近日,被一國際組織以「支持XX」為由,被邀請進行「做問卷」,工作人員開場白及完成簡單的問卷後,被提出捐款的要求。筆者頓時有被騙感覺,為何一份問卷調查,會變成募捐?又令筆者疑惑,捐款的最後去向。也萌生一種,對於街頭募捐,相關部門有何監管的疑問。

在本地進行賣旗/慈善步行/園遊會及募捐等活動,是需要事先向市政署文康社群處作出預先通知書的申請,以及出示當局發出相關的審批文件。雖然有默示許可條文,連同獎券銷售、抽獎或同類活動,第47/98/M號法令對違反相關規定者,有由數以萬元起跳至數十萬元的相應罰則。可是,市民甚至有關團體,是否知悉和遵守相關規定?執法及發出相關通知書的部門,又有否監管?

筆者以上經歷發生在北區,而在水坑尾、新馬路這些旅遊旺區,也有相似的活動,均以問卷調查或支持某種活動為開場白,兜截途人和旅客,最後提出透過信用咭捐款,支持該團體或慈善活動的要求。

香港曾有報導指出,香港有出現同樣情況,市民同意捐款後,惡夢開始,原以為一次性捐款, 變成捐款年期長達九十九年。也有報導指出,工作人員並非義工,是受薪的工作人員。這種慈善募捐活動,市民/旅客的善心被欺騙,確實應該受到監管,否則當旅客中招,會影響到澳門的旅遊形象。也影響到澳門居民對真正慈善活動和團體的信心。進行活動審批的部門(市政署文康社群處)應該將有關通知書上載至其網站,讓捐款者可以查閱,核實真偽。以及要求相關團體交待善款數目及去向,在市政署網頁公布,將所有事情曝光。

目前正值旅遊旺季,不同國籍的旅客將來澳觀澳。踏入下半年,是團體為來年經費煞思量的日子,賣旗及籌款活動的高峰,賣旗活動基本上每個週末週日可見。執法部門應該對相關人士作巡查,令渾水摸魚之徒無所遁形,協助重新建立市民的信心。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