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225號

2019年08月26日

星期一

不丹菜好吃嗎?

2019-08-26

遠離城市的地方,食店自然不多。工人休息時不會去茶餐廳食TEA,而是就地嘆茶。

小鎮市中心的一間咖啡館。Druk(雷龍),據說是龍的一種,為不丹的民族象徵。不丹也有「雷龍之國」的稱號。

不丹是藏傳佛教國家,是有肉可吃,但肉類都由外地入口。

不丹的菜式食材還是以蔬菜為主

不丹的菜式簡單,味道偏辣,有時有較重的芝士味。

不丹的食物較單調薯仔是常見的食材。

不丹的木材資源豐富

博物館有職員示範農民如何處理穀物。

很多朋友問:究竟不丹有甚麼名菜?

其實沒甚麼。如以澳門的標準,我們每天吃的幾乎都是家常菜,甚至在一些人眼中是「粗茶淡飯」。出發前,旅行社就給我們發了一份「遊客須知」。當中提到:「相比豐富的多彩的中國食品,不丹的食物較單調……如你對食物要求較高,建議你帶些中國方便食品以備用。」

到不丹旅遊必須要由當地導遊帶着。旅費每人每日約250元美金,包吃包住包導遊包國內交通等。每次甫進餐室,總會看見一團團世界各地的遊客也在用餐。我們一團五人,早晚餐多在旅館解決,午餐在旅行社指定的餐廳,有時是西餐,有時是不丹菜;有時是自助餐,有時是「圍餐」。「圍餐」時,一般有六、七個菜,以蔬食為主,也有一些葷食。沒有法國餐的擺盤,也沒有快餐店的香口。菜色味道微辣,而不丹菜以辣聞名,團餐的程度明顯已遷就了遊客的水平。

以每日團費250元美金而言,一些習慣美食團的朋友認為不值也是能夠理解。

到行程的某日,我們在一間小博物館的餐廳午膳前,導遊Pema告訴我們今天的菜會特別好。我們也半強拉了他和司機一起午膳。不久,桌上就出現一碟亮晶晶的肥豬肉,味道微辣,爽而不膩,下飯一流,人人大叫好吃。

「Pema,你很喜歡吃肥豬肉嗎?」導遊Pema很少和我們一起吃飯。每日看着他到寺院參觀時都虔誠跪拜、虔誠添香油,就一直以為他是個素食者。

「嗯!」這位大叔咧嘴大笑,再把幾片肥豬肉夾到自己碗中。

推動有機種植 望促國民幸福

話說回頭,不丹信奉藏傳佛教,但對吃肉這回事似乎相對寬鬆;不過國境之內也不許殺生,所以肉類都由外地入口。平日人們的主要食材還是以蔬菜為主。不丹早於數年前開始積極推動全國有機種植,而且是執政黨與反對黨聯手推動。

不過,不丹農民的生活不容易,特別是現在氣候越來越反常,很多農民都非常擔心收成。據2014年一篇報導指,雖然不丹政府想要推動有機種植,但也有分析認為,農民都怕用了有機種植後收成會下跌,擔心政府是太樂觀,農民最終還是會選用化學農藥。不過官員也認為,有農民漸漸發現化學農藥對土地的傷害,因而會選擇有機種植。

不丹的有機種植是作為其「國民幸福指數」的組成部分之一。政府同時努力推行有機認證。不丹有機紅米飯近年也變得漸為人識。

憲法規定 保護森林

事實上,不丹一直重視環境保護。不丹的國家憲法第五條就明文提到:每一位不丹人都是國家的天然資源及環境的受託人,人人都有責任為保護環境及維護生物多樣性作出貢獻。而政府要確保不丹最少60%的國土總面積長期被森林覆蓋。

對,是憲法規定。你能想像澳門有《基本法》規定全澳六成土地要由大樹覆蓋嗎?

政府會公佈《國家環境報告》及各種環境數據,指明是為「政策計劃者、研究者及其他數據使用者提供資料,製訂政策及作出更好的決定」。各種天然資源、能源的供應與使用,亦一目了然。

而近年,不丹已成為碳排放為負數的國家。經濟或許不好,但空氣質素很好。

簡單滋味 獨有特色

午飯後,車子又越過高山又越過谷。半途,我們在一條小村莊停下,走進一間小咖啡廳休息。門外是大大的啤酒招牌,裏面菜單上的西式Brownie朱古力蛋糕、紅蘿蔔蛋糕、拿鐵、奶茶一樣不缺,味道正宗。

記起中午時吃了一道闊麵條——不知是否哄我們,導遊說,一般只有在特別的客人光臨時,不丹人家裏才會煮這種麵。喝着咖啡,心血來潮,在網上查了一下不丹有哪些地道傳統菜色:Khuley(蕎麥做的熱香餅)、Kewa datse(芝士汁薯仔)、Suja(不丹酥油茶)、Phak sha laphu(肥豬肉配蘿蔔)、Ema datshi(辣椒芝士);看見主要材料,才想起旅程中好像都有吃過類似餸菜。嘗不出是否用有機種植的蔬菜煮成(笑),但相較澳門隨處可見的西式咖啡和糕點,不丹這些粗糙的簡單滋味,更令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