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促增宣傳減膠袋徵費「灰色地帶」

2019-11-11

張淑玲

【特訊】《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生效在即,澳門環保工作得以揭開新一頁,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張淑玲樂見其成,但認為現時公眾對相關法律的實際執行操作仍有很多「灰色地帶」,稍一不慎便容易衍生「濫收」、「多收」或「雙重收費」的問題,建議應加強「過渡期」的宣傳教育工作,明確收費標準,避免公眾或商戶對政策理解混淆不清引起混亂。另外,政府應設立一個“過渡期”,增強巡查並增設熱線予居民查詢,定期檢討措施成效,以便訂定後續應採取的措施和方案。

張淑玲稱,研究討論多年的膠袋徵費終將在澳門落實,此乃澳門首次推出全民性的環保範疇收費政策,具有標誌性的意義,象徵着本澳社會的環保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雖然成效仍有待觀望,但是總體來說,能夠帶動公眾關注環保議題、營造良好的「綠色社會」氛圍,對日後本澳繼續推行其他環保政策工作能夠起到正面推動作用。

然而,張淑玲亦指出,雖然相關法律生效在即,但是據觀察,現時坊間對相關法律的實制執行操作方面仍存在很多誤解,當中更有不少條文中並沒明確界定的「灰色地帶」,例如「購買中醫藥時如何界定屬於服務延伸還是購買服務?」、「執藥時附屬的油紙是否屬預先包裝的一種?隨附的塑膠袋是否應該收費?」、「堂食外帶與購買外賣食品飲品時,店舖已收取外賣餐盒費用,隨附之塑膠袋是否需要額外收費?」,她認為這些部分容易引起公眾及商戶的混淆,從而衍生「濫收」、「多收」或「雙重收費」的問題,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她建議,當局應把握法律生效前的時期,加強不同渠道的宣傳工作,以免居民及商戶在未知或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誤觸法網;除了面向居民外,當局亦應針對數量龐大的遊客進行宣傳,並在他們日常瀏覽較多的旅遊網站加大力度推廣,使他們清晰知道本澳膠袋徵費的細節和內容,各方位配合做好此項工作。

另外,張淑玲關注到鄰埠地區在推行膠袋徵費的一段時間後,由於缺乏及時檢討及罰款金額,影響了措施的實施成效,膠袋的消耗量不降反增,甚至出現紙袋、更難分解的不織布袋用量大增的情況,衍生其他環保問題。她認為,在法例正式生效後,政府應設立一個“過渡期”,增強巡查並增設熱線予居民查詢,以觀察及檢討法例的實際執行情況和難點,以便適時檢討和訂定後續應採取的措施和方案,為未來持續推出其他環保範疇的政策工作做好預先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