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業歪風不能長

2020-01-25

消委會公佈的2019年個案中,全年分別接獲2529宗投訴及1956宗查詢個案; 4485宗個案中,涉及旅客的個案有1035宗。2019年,最多投訴個案數字的是個人護理產品及服務,同比增加近6成,加上投訴商號營商手法的個案近年有持續增加的情況,美容業界應該自律的同時,消委會應向消費者宣傳,如何保障個人權益,同時,《消保法》亦應早日出台。

消委會2019年個案中,以個人護理產品及服務佔首位,共有236宗,同比增加近6成,其中100宗投訴個案是涉及美容療程,近一半個案是投訴商號的營商手法,包括美容院的推銷電話引致消費者的不滿,美容院過份進取的推銷手法等投訴個案共有27宗,比去年增加約1倍,而且投訴商號營商手法的個案近年有持續增加的情況。

鄰埠香港近幾年涉嫌不良美容療程的投訴個案不少,嚴重程度一度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例如:銷售6位數至7位數的天價美容療程、將客人困在室內,展開長達數小時的疲累轟炸式的推銷手法、服務內容與推銷時不對版、也有服務未使用完畢前已結業、無法退款等多種不良行為。

近年,醫學美容盛行,目前對於美容行業未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作監管,一些入侵式的美容治療,在服務者角度上出發,風險高但保障低,去年曾出現台灣醫護人員在澳門的酒店房中,進行非法的美容針劑注射,一些美容院偷偷為顧客進行對入侵式的美容療程,例如注射美白針、肉毒桿菌等。在消委會近年接獲的美容療程投訴中,美容院的推銷電話、投訴商號營商手法佔為數不少,值得關注,業界既要自律,相關的法律、監管也要到位。仍在審議的《消保法》中,對於遠程銷售合同設了冷靜期,希望未來《消保法》出台後,可以處理消費者因誘惑或在非自願情況下所簽署的合同糾紛,亦令業界知悉,不良營銷的後果要自負,不要以為合同在簽署一刻後,錢就馬上袋袋平安。顧客將寶貴的面容貌交託給美容院,希望美容業也能夠提供專業、安全可靠的服務,圖利固然重要,有商德、良心同樣重要。

消委會在"消費提示"中提示消費者,「要理性消費,不要輕易接受商號提供優惠及體驗約請,不要隨便口頭同意接受療程,簽任何美容療程合約前要清楚合約內容,應拒聽來歷不明電話,對來電有疑問,可記下對方電話號碼及商號名稱等資料向消委會及相關權限部門投訴,使消費者的個人資料私隱權獲得應有的保障。」消費者在選擇相關服務前,有責任了解清楚服務內容及條款,謹慎選擇、精明和理智消費。

>> 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