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密切關注境外蝗災 中國大規模暴發風險低

2020-02-18

【香港中通社北京2月17日電】 (香港中通社特約記者 莊恭)源於東非的沙漠蝗災,進入了中東和南亞,目前正在中國鄰國巴基斯坦和印度肆虐。對此,中國農業農村部監測調度分析顯示,沙漠蝗對中國的危害概率很小,國內大規模暴發蝗災風險很低。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同時安排雲南、西藏等省區加強邊境的蝗蟲監測,嚴防遷入危害。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向全球預警,蝗災的擴大趨勢可能會延續到今年6月,屆時,蝗群規模或可增長至目前的500倍。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表示,希望各國高度戒備當前正在肆虐的蝗災,如不迅速採取行動,人類將面臨一場迅速擴大的人道主義危機。此次全球與蝗災鬥爭的長期性不容忽視。

中國農業農村部蝗災防治指揮部辦公室13日發佈的第一期《治蝗快報》顯示,該辦公室在密切關注蝗災動態同時,積極為巴基斯坦和非洲蝗災防控提供技術支持,分享中國蝗蟲治理經驗。同時,扎實做好國內蝗情監測,掌握蝗蟲發生動態,制定防控方案,確保蝗蟲“不起飛、不擴散、不成災”。

沙漠蝗蟲具有飛行能力強、食量大的特點,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由於破壞力巨大,沙漠蝗蟲對受害國的糧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對貧困地區和生態脆弱區尤其嚴重。

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系主任石旺鵬對媒體表示,儘管中國與巴印兩國間有天山、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天然屏障,沙漠蝗群遷飛進入中國的可能性較低,但不排除蝗群會從印度西部向東遷飛,進入緬甸、老撾等東南亞國家,而這正是2019年草地貪夜蛾進入中國的路徑。因此農業部門不可掉以輕心,須早做預案。

據悉,沙漠蝗蟲每天可隨風飛行達100~150公里,加上當前北半球正處於冬春交界期,大部分植物處於生長幼期,葉子較少,單個地區的植物可能被瞬間消滅,蝗群會迅速轉移到另外地區,將加快蝗蟲的遷飛速度。從中國國內看,因蝗災與旱災和水災發生頻數較多,并稱歷史上的3大自然災害。新中國成立後,隨著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善,蝗災發生規模及頻度均大幅下降,幾乎沒有發生過特別大的危害。

據統計,中國蝗蟲常年發生面積2.8億畝次左右,其中飛蝗常年發生3000萬畝次左右,北方農牧交錯區土蝗發生7000萬畝次左右,草原蝗蟲發生1.8億畝次左右。近10多年來,中國蝗害發生的總體情況連續多年下降,但局部地區仍存在一定的蝗災風險。專家指,中國歷史上發生的飛蝗與沙漠蝗有相似的遷飛習性,但屬於不同的生物種。史料上中國尚未有發生沙漠蝗危害的記載。

據了解,目前,中國在蝗蟲科技防治方面比較成熟。一是通過氣象檢測和數據分析,預測蝗災發生,及時做出應對方案。二是利用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相結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