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389號

2020年03月09日

星期一

全球氣候問題迫在眉睫

定下個人環保目標身體力行參與環保

2020-03-09

滅少膠袋的使用數量

網上發起滅碳呼籲及提供小貼士

外賣時盡量自備可重覆使用的器具

外賣飲品可自備器具、減少使用即棄塑膠杯及膠飲管

外賣時盡量自備器具、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到超市購物時自備購物袋

踏入新一年,有人會為來年訂下新目標,有人期望改掉陋習、有人期望事業更上一層樓、有人期望找到另一半,有不少人的願望是世界和平。2019年全球生態經歷了慘痛的一年,氣候問題加劇冰川溶化,北極部份永久凍土消失、亞馬遜雨林大火和澳洲山火,對於環境和生態的破壞,難以估計,就算數十年以上,未必能夠追回,除了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損失,每公頃碳排放量增加、植被覆蓋恢復難度大,也會影響降雨週期等。若你問:這些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生態災難,與緯度是22度12秒的澳門,有何直接關係?生活在同一地球,不要以為地球另一端的生態災難與我們距離很遙遠、甚至影響微,回想颱風「天鴿」、「山竹」的日子,生態災難、氣候轉變,當真與澳門無關嗎?澳門可以置身度外?新年伊始,不妨為今年定下環保目標,身體力行,由生活一小步開始,愛惜地球、愛惜生態。

減塑有理

《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於2019年8月8日獲立法會通過,膠袋徵費於2019年11月18日正式實施,在宣傳推廣期間,部份市民仍未清楚膠袋對於環境與生態的危害,即使部份人知道,亦未開始改變習慣,自備環保袋或減少使用膠袋,甚至在膠袋徵費生效前一段時間,更廣泛地在購物過程中收集膠袋,為日後收費作好膠袋的儲備。

澳門每年約消耗4.2億個膠袋,即使算上旅客加上本地不足70萬人口,澳門人均每日約使用2.2個膠袋。膠袋的分解年期甚長,可以是幾百甚至上千年計,即使分解了,化為微塑膠粒滲入土釀、海洋,進入食物鏈,最終都會是人類、動植物受害,近年,相繼有研究指出,食鹽、海水、深海及空氣都驗出含微塑膠粒,估計一名成年人透過不同方式,一星期約攝入5克微塑膠粒入體內,而且研究仍未能發現,長期攝入微塑膠粒對人體的危害。減塑,有更強的理由成為了生活的首要任務。

如何能夠做到減塑?膠袋徵費生效後,首階段對於零售行為的膠袋提供作出限制,透過經濟手段減少塑膠購物袋的濫用,目的是讓消費者逐步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出街自備購物袋,在《限制提供塑膠袋》法律及社會氣氛下,成為了主流,去超市、一般零售店鋪購物,自備購物袋;買生果時,也可以自備購物袋或重用膠袋,既可減少購買膠袋的費用,又可以達到減少膠袋的使用,不要怕麻煩。

裸買的潮流

市面近年開設了不少裸買的商店,可以裸買(未經預先包裝)的糧油雜貨,甚至洗衣液、洗頭水、護髮素都可以裸買,節省每次包裝的膠樽。裸買潮流亦在部份消費者中興起。

環保局及坊間的減廢項目

環保局推行了一系列回收和減廢計劃,希望進一步推動社會的減廢氛圍;個別飲品商在全澳多個地點設置了膠樽回收機,可以儲分換禮物或現金券,透過經濟手段,鼓勵市民進一步參與環保。

其中,環保局自2019年10月起,陸續推出膠樽回收機,可接收容量為1.5公升、直徑小於12公分以下,且已清洗乾淨的1號(PET/PETE)飲品樽連樽蓋,回收時須保留樽身附有條碼(barcode)的招紙,膠樽回收機透過掃描招紙上的條碼,可自動識別該膠樽的種類及其重量,如膠樽重量超過設定標準,表示樽內仍有殘留物,回收機將不會接受有關的膠樽。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的塑膠、橡膠、紙類及金屬類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近年澳門的廢物資源回收率相對保持較平穩的水平約18至20%。紙類、鋁罐、膠樽(膠樽回收機無法辨識或拒絕接收的膠樽)、玻璃樽、電池、燈泡,可以送到各分類回收箱,或「環保Fun」回收站點,由環保局作後續處理。近年環保局透過與房屋局合作於有條件的公屋群近60幢大廈,設置超過1000套分類回收箱;收集後的膠樽會交到回收商儲存,達一定數量後,先進行破碎,再打包入貨櫃,運往其他地區的回收廠進行再生處理,免將回收物料混合其他生活垃圾後運到垃圾焚化中心處理,減低對環境的負荷。而2016年底推出的「廢舊電池收集計劃」,至今已在全澳各區設置超過1100個收集點,包括學校、商戶及機構門市、住宅及商業大廈,公共部門及公共垃圾房等,收集到的廢舊電池,將由委託的承判公司進行預處理;一次性電池會先拆除包裝及膠紙、磅重;充電電池在拆除包裝及膠紙、磅重後,再作絕緣或放電處理,並已於2018年11月底安排在澳門入貨櫃,按照《巴塞爾公約》進行有關越境轉移程序及工作,以船經香港港口轉運到日本作後續的再生及資源化處理。

此外,環保局和市政署正逐步調整旅遊區的3色資源固體廢物回收箱之投放口設計,將收集膠樽和鋁罐的投放口改為圓形、以及收集紙類的投放口改為平扁口,以凸顯導向性,期望可以減少誤放,提升回收率。

自備外賣食物器具、減少浪費食物

廚餘是澳門一個嚴重的固體廢物問題,廚餘約佔城市固體廢物量的3至4成。澳門不少外食族,除了自備購物袋、市民購買外賣、打包食物時可以自備器具,再使用的膠袋帶走外賣食品,惜食、勿浪費。家禽、豬、牛、羊等在飼養時,耗用不了少水及其他資源,直接間接加速了碳排放,最好,還是吃多少、點多少,減少食物浪費。

目前,環保局在澳門垃圾焚化中心及石排灣公共房屋設置廚餘處理機,汲納未具條件自設廚餘處理機的機構參與廚餘回收計劃,至今參與計劃的單位包括政府部門、學校、酒店、銀行、酒樓、超級市場等。在2018年6月開展「食肆廚餘回收先導計劃」,收集包括中小型食肆的工商業廚餘,同時亦透過向參與機構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從中教導前線人員廚餘的正確分類和處理方式。長遠計劃設立以厭氧分解產生沼氣發電為主要技術的廚餘集中處理設施。

家電、家具回收

環保局由今年1月1日起推出「電子及電器設備回收計劃」,進一步增加回收家居廢舊電子及電器設備(包括:雪櫃、冷氣機、洗衣機、電視機及小型家電設備),為市民、學校、非牟利機構和政府機構提供大家電的免費預約上門收集服務,並在環保Fun回收點、市政署轄下的市民及政府服務中心、部分學校等設置回收點,以及流動回收車等,為市民提供便捷的回收途徑。若收集的電腦設備及家電符合特定的規格要求,經處理後 (例如刪除硬碟中的資料等)將與慈善團體合作,捐贈予有需要人士;其餘將進行拆解並資源化處理有關部件。翻新棄置於建築廢料堆填區的部分家具後,與社會工作局合作捐贈予有需要的社會機構、團體或個人。

減少網購

時下不節日少促銷,例如聖誕節、農曆新年,以及網購,加速了消費,商品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一定負荷,例如一件棉T恤,其生產過程需要用上2700公升的水,未計算其在運送、包裝等過程產生的其他原料、資源耗用;衣服、用品,適可而止。

捐助、交換或資源分享

近幾年,網絡平台上成立了不少二手交換、二手買賣的群組,小至飾物、衣服、日用品、大至傢俬、電器;有些是免費送贈予有需要人士,有的是以低於原價出售,目的都是希望延續物件的生命周期,市民可以加入相關群組,交換或送出沒有需要,條件良好的物資,實行資源分享。

其他環保小舉措

減少/盡量不使用一次性塑膠飲管和餐具

使用可重用的保鮮膜,減少使用保鮮紙

自備環保袋

使用環保紙、雙面影印、減少紙張的使用

調節冷氣溫度

節能、節水

多走路或綠色出行

各地氣候問題已迫在眉睫。積少成多、聚沙可成塔,環保不厭少、不厭煩、也不厭遲,為自身、為下一代,為地球,坐言起行,不要看少一個小舉措和一個人的力量。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