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458號

2020年05月29日

星期五

消費卡帶動消費氣氛之餘被指推高物價

2020-05-29

有市民認為消費卡推高物價

群力智庫等團體促政府對惡意抬價商戶設罰則

有商戶推出消費卡結賬限定優惠

消費卡滲透多個行業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本澳經濟受到直接衝擊,有行業的僱員被減薪、放無薪假等,收入大減,政府遂推出「消費補貼計劃」,直接為市民提供電子消費卡,透過直接補貼市民到多行業的消費,立體帶動不同行業的中小企,達至「保中小企、保經濟、穩就業」的目的。消費補貼計劃由5月1日至10日,首10日有$478萬筆交易,向市場注入$5.68億澳門元,為中小企注入資金的同時,郤由於有商戶在「消費補貼計劃」生效前夕,偷步或同步加價,令市民飽受通脹之苦,第1期消費卡$3000雖然在手,錢郤沒有特別見使。居民抱怨,消費卡伴隨帶來了高通脹。

“電子消費卡”自5月1日開始使用,首10天有478萬筆交易,向市場注入5.68億澳門元。以餐飲業的消費總筆數和消費總金額均位居各行業之首,按交易筆數計算,首5位的行業包括餐飲業、超市業、專門食品零售、其他行業加總(含巴士)、其他綜合零售業,分別是28.59%、22.41%、8.72%、7.86%、5.46%。按交易金額計算,依次為餐飲業、超市業、電器業、其他綜合零售業、專門食品零售,佔比分別是23.34%、20.41%、8.41%、7.66%、6.93%。5月10日母親節當天餐飲業的消費金額$1802萬,比第2位的超市業多出接近1倍,是10天以來首次,而且餐飲業和酒店業的消費增長強勁,餐飲業近日交易筆數平均增幅7.01%,交易金額平均增幅35.96%。酒店業交易筆數平均增幅81.57%,交易金額平均增幅96.65%。

“電子消費卡”的推行初心,是在短時間內擴大內需,振興本地經濟,惠及各行各業,穩定就業及穩定社會。在受疫情影響經濟急速下滑之際,為本地各行各業注入強心針,帶動整體經濟保持活躍,並且減輕居民的生活壓力。有坊會在臨近「消費補貼計劃」生效前夕已經反映,有商戶提早偷偷加價,當時加價約為每樣商品、或食肆凍飲提高$2-$3;加$2已經引起了市民對於通脹爆發先兆的預感,向坊會反映,坊會透過新聞媒體予以譴責,以及呼籲商戶勿加價。怎料到了5月1日,當市民滿心歡喜手持消費卡到超市消費時,有種仿如隔世的感覺,大部份平日購買的商品,價格在一夜之間被提高,大米、食油、蔬菜、水果、生活用品、酒類、罐頭,大幅加價,有網民反映,羅漢果酒5月1日前後加幅超過一倍,由以往$10多元加至$20多元;水果售價升幅近半。5月初,在網上各大討論區、消費卡群組,市民報料,抱怨有連鎖超市大幅抬價,有損消費者權益,物價一夜之間三級跳,物價大亂,社會對商戶的抬價行為感到憤怒。

團體反映超市是物價亂象元凶

群力智庫、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氹仔社區發展促進會就澳門的物價情況,分別按照超市、零售行業、街市、燃油產品等進行分析及建議,研究團體留意到有部分商戶乘機「混水摸魚」、胡亂哄抬物價,令本澳物價進一步被推高。

眾多商戶為吸引客戶消費,紛紛推出不同的優惠組合招徠客人,期望能夠嬴得商機,同時彌補疫情期間造成的經濟損失。然而部分商戶不顧商譽趁機取消過往優惠,或胡亂哄抬物價,嚴重擾亂市場正常運作。研究團隊在電子消費卡正式使用約1星期後,與80位居民進行街頭訪談,統計中,有8成5居民滿意政府推出的「消費補貼計劃」,約5成5的居民認為電子消費卡推出後,本澳物價有所提高,而當中約1成3更認為物價有大幅提高;有8成5的居民認為,若個別商戶或行業存在惡意抬高的行為,政府應果斷取消其參與本次或次輪消費補貼計劃的資格。研究團隊認為由此可以反映出電子消費卡的政策,確實在部分“有心”商戶的操作下,被扭曲了原意,使本澳物價被進一步被推高。

研究團隊指出,在各行業當中,超市行業哄抬物價的行為最為普遍,不少居民均反映不同的超市物價均有所加幅,部分加幅超過原價的3、4倍,令人咋舌,損害居民利益;除了超市之外,部分零售商店亦早於消費補貼計劃公布後,隨即悄悄加價,或先抬價再推出「優惠價」,進行變相加價。而街市鮮活食品價格高昂,不少居民抱怨街市的蔬菜肉類及其他食品價格高昂、加幅大,甚至超越超市價格,遠超薪金的上漲速度和水平。另外,本澳油品價格長期「加快減慢,加多減少」,相關行業聯合定價、牟取暴利,未能合理地反映國際原油價格的調整,其訂價仍然與國際調幅步調不一致,甚至出現不跌反升的脫軌現象。不少居民擔憂商戶一旦抬價,且待兩輪電子消費卡結束後,物價難以回落至加價前的水平,持續通脹,令他們未來的經濟狀況更為緊拙,生活只有更加百上加斤。

倡處罰違規商店

由於接獲多宗有關價格的投訴,消費者委員會經聽取及分析後,按照《誠信店規定及承諾》的規定,決定取消相關商戶誠信店的資格。研究團隊認為,居民習慣於在社區內熟悉的商店消費,居民對誠信店計劃的認知度較低,他們的消費行為模式與相關計劃關聯度低,因而,誠信店計劃所能發揮的效用相應較小。認同把違規商戶從誠信店名單中除名的做法,亦建議當局藉此機會,檢討、優化誠信店計劃,擴大計劃的信用度及影響力,例如定期根據價格、優惠措施、服務質素、投訴個案等綜合指數,推出不同行業的良心企業排行榜,讓居民通過相關排行直觀了解不同企業日常的經營狀況,同時亦應鼓勵不同區份的小商戶、特式老店等加入計劃,從而擴大商戶在本澳的知名度、協助他們建立自身的良好商譽,亦能擴大相關計劃的認知度及應受性,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為居民提供安心購物的商戶名單參考,和加強商戶重視自身社會責任,促進他們在重視自身利益之外,多從社會與居民的出發點進行考慮,使企業與社會達到雙贏。另建議,優化「澳門物價情報站」整體機制,通過科學手段進行價格資訊的調查、錄入,以減少更新價格的時間頻率,甚至做到價格同步更新,同時應擴闊調查的商品種類,擴大相關價格調查的效用,同時增加市民投訴的渠道,多利用一些科技社交媒體,如Whatsapp、微信、Telegram、設立24小時的“報料”專線等,讓居民能夠把他們發現的社區內的商戶的惡意抬價行為直接告知專責人員,以便當局了解跟進調查並嚴加執法。

為杜絕市面上的不合理抬價,研究團隊建議當局應對消費補貼計劃制定一定的準則,要求加入計劃的商戶遵守相關承諾及履行社會責任,設立一套全面的處罰機制,制訂相應的預案及罰則;同時公布不誠實商號名單,一方面對相關商戶進行規管,另一方面亦能保障政府所推出計劃的執行能如計劃預期,保障政府聲譽。如有發現一些被證實惡意抬價的商戶,應根據其嚴重程度,對相關商戶從誠信店名單中除名、取消商戶使用消費卡的資格,並把相關商戶從政府的採購名單中列入黑名單、或增設罰款等措施,設定相應懲罰期限,直至改善後方可取消,以遏止市面上的不合理銷售行為。對於街市,則透過儘快出台《公共街市管理制度法》及《小販管理制度法》、統一度量衡單位等,強化及加大對街市、小販的監管,積極發揮當局的管理監督角色和作用。

進行「消費補貼計劃」中期檢討報告

研究團體又提出,投放的行業及方式等對整體經濟、商戶及居民的援助是否有效或有所影響顯得相當關鍵,研究團隊建議當局在第一輪電子消費劵後,應進行「中期檢討總結」,使第二輪電子消費卡的運作更為流暢,同時使資金流向更為平均,使更多的中小企受惠。另指,有不少居民反映,第一階段的補助金額已經全數或大部分用完,因此,亦建議當局可以考慮提早發放第二期補助的金額予居民,同時提升消費卡的每天使用限額上限,方便居民使用。

保留單據可投訴

自從坊間、團體譴責商戶的抬價行為,部份商戶將自5月1 日後調升價格的商品價格調作下調,仍有市民指出,市面上的消費、不少商品價格有所上升。市民如發現市場有任何與價格有關問題,可以致電消委會服務熱線:

8988-9315或以照片、圖像、文字等方式利用6298-0886“WhatsApp報料熱線”報料;消費會提醒投訴人,保留完整單據、準確資料等,以便跟進。另外,不少商戶推出消費卡結賬限定優惠,市民購物、埋單前,可先了解結賬方式及相關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