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港擋潮閘或不建

2020-06-17

羅立文:理論上有這個可能不興建擋潮閘

李靜儀介紹閉門會議內容

【本報訊】政府有可能不興建內港擋潮閘,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擋潮閘可能導致內港以外地區的水位上升,需要更多數據論證。內港防洪牆的工程也未有決定,因為遇到很多難題;其中,由於沙土流失嚴重,未能確定防洪牆能否抵禦大水衝擊。

昨早,立法會土地及公共批給事務跟進委員會舉行閉門會議,跟進防災減災公共工程之規劃及建設事宜。

會議結束後,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關於內港擋潮閘工程,需要進行更深入研究,今年尾或明年初或可決定是否興建。有記者詢問:是否有可能不興建?他回應:「理論上有這個可能。」並提出,一旦興建擋潮閘,可能導致內港以外地區的水位上升;而且,內港擋潮閘建成後,可能每年只使用一至兩次。

土地及公共批給事務跟進委員會主席李靜儀引述政府代表指出,內港擋潮閘是海上工程,需要得到中央部委批准,對方已要求第二次修改。今次修改需要進行「仿真模擬」的驗證,涉及計算擋潮閘的成效、閘高,以及對上游城市的影響。政府代表也告知議員,當局有考慮擋潮閘新城填海區造成的影響。

另外,政府代表向委員會表示,內港防洪牆工程遇到很多難題。並指出,工程須要一百枝迷你樁;然而,內港沿岸沙土流失嚴重,未能確定樁柱和防洪牆能否穩固,以致將來不被大水衝毀。而且,打樁前須要遷移地下管線,需時逾一年半,開支為數千萬元。

防洪牆也未作最後決定

政府代表提出,未為內港防洪牆作出最後決定,正在進行研究中。若然興建,工程超過四年,預算兩至三億元。並表示,擔心展開工程後,遇到更多預料不到的問題,到時便要超支、超時。委員會內有議員提出,若政府決定不興建內港防洪牆,需要考慮和提出替代方案。

關於在外港興建五點六米以上的堤圍,政府代表向委員會指出,收到了很多社會意見,有些認為這麼高的堤圍影響景觀;所以,當局在去年第三季展開整體研究,論證不同的方案,爭取在今年內完成。另外,路環西側防洪排澇總體方案,需要進行可行性研究,預計在明年完成。

至於,內港雨水蓄洪池及下水道工程 (於司打口休憩區建造蓄洪池及雨水泵站等),現正編製工程計劃,可能在今年尾或明年初招標。除了上述計劃外,較明朗的計劃包括: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可在明年第二季完工;筷子基至青洲沿岸防洪工程 (加高堤圍),預計在明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