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500號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

第二輪消費卡準備好未?

2020-07-17

《消費補貼計劃》中期報告認為,消費卡對穩定本地經濟發揮正面作用。

馮健富表示,電子消費卡雖然不夠令所有的商戶都受惠,但起到帶動消費的作用。

蘇嘉豪認為,第二輪消費卡應針對扶持被冷落的商戶。

澳門大學料今年澳門GDP或回到16年前。

第一期消費卡使用情況

為抗疫紓困,提振本澳內需,特區政府推出兩輪合共8000元「電子消費卡」補貼計劃,總預算合共58億澳門元。第一輪3000元的「電子消費卡」的使用期限為5月1日至本月31日,相信市民已經使得七七八八。而第二輪5000元的「電子消費卡」亦將於8月起發放。

至於第一輪「電子消費卡」的成效如何?是否真的能夠切實地扶助中小企渡過困境?特區政府於上月中公布首期《消費補貼計劃》中期報告,報告估算在產生額外消費下,總體帶來約18億至24億元的經濟效益,認為對穩定本地經濟發揮正面作用。報告亦指,在本澳整體經濟仍待恢復期間,電子消費卡達致五方面的效益:(一)穩住內需市場;(二)刺激消費氛圍; (三)增加企業信心;(四)紓解居民壓力;(五)電子支付工具進一步普及,為商戶將來實現提質發展,創造更有利條件。

另外,根據經濟局數據顯示,由5月1日至7月13日,已有約61.7萬名居民領取首期消費卡,佔登記人數近94%。已有 18.3萬名居民,使用完首期消費卡 3000元額度。首期消費卡總交易額約 17.4億元,佔已發出消費卡總額 9成以上,共產生了約 1942萬筆交易,平均每筆交易額 90元。

中小企︰消費卡起到帶動作用

澳門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理事長馮健富受訪時表示,電子消費卡的推出,雖然不能夠令澳門所有的商戶都能受惠,但畢竟起到帶動作用,「從好多人唔敢出外,到有誘因必須出外,人係好聰明嘅,政府畀錢你,無理由唔使架,係咪?」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澳門經濟,自由行暫停簽發,今年首五月入境旅客只有324.6萬人次,按年大減81.1%,賭收屢創新低,首6月博彩毛收入累計僅337.2億元,同比減少77.4%。澳門大學早前公布2020年澳門最新宏觀經濟預測,認為疫情影響本澳旅客數及博彩收入,加上防控疫情措施常態化等因素,預料本澳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可能回到 2004或2005年水平。

馮健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澳門經濟的影響遠比當年沙士更為嚴重,「大家一開始以為最多咪好似沙士咁,只係影響一兩個月,雖然心態上有所警惕,但估唔到今次疫情影響已超過半年,生意大跌超過八成,這個傷害性可以話係海嘯嚟嘅。」他說,疫情期間,雖然都有中小企支撐不住而結業,但數量並不多,「比較多會選擇暫時停業,因為舖頭就算開,都係得個『企』字,真係無客。」幸好大部分業主都願意共渡時艱,在疫情期間肯減租,平均減到二至五成,為中小企分擔一部分壓力。

消費卡對中小企起到援助作用

馮健富認為,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卡補貼計劃,對中小企的確起到一定的援助作用。其中民生區的中小企首先嘗到消費卡帶來的甜頭,但旅遊區仍然是「經濟重災區」。「好多人問,中小企的營商方針係咪要改下呢?但係除咗疫情,澳門一年有4000萬的遊客,如果我係能夠做到遊客生意,又點會唔做呢?只不過經過今次疫情,令大家反思,一定要居安思危,營運上不可以忽略本地消費者。」他說,消費卡原意是希望引導市民外出消費,「政府畀300蚊你,你又使多啲」,從而起到乘數效應。但疫情下,經濟前景不明朗,市民的消費信心薄弱,「大家都只是應使得使,好審慎」,消費卡只能起到替代效應。

馮健富說, 僅靠內需市場無法支撐澳門的經濟,現時唯有寄望盡快恢復自由行,旅遊區的中小企才有曙光,否則,「政府真係要諗一諗第三期的抗疫援助,因為好多旅遊區,尤其是官也街同埋噴水池一帶,真係無客,有啲中小企真係喊晒口。」但他預料即使恢復自由行,澳門的經濟亦不會即時反彈,相信要有一個復原期,「新常態的生活習慣,大家心理上唔會當無事發生,而且疫情期間,國內及全球經濟同樣停頓,經濟復甦需要一段時間。」

蘇︰應吸取疫情教訓 提升中小企免疫力

立法議員蘇嘉豪認為,政府推出第一期消費卡補貼計劃達到刺激消費氣氛的作用,但未有將消費卡政策想得更長遠。而坊間對於消費卡的討論亦較多集中於3000元是否足夠?是否應延長使用期間?一日300元的限額是否足夠?是否應該提早派?遺失消費卡可否補領等等,但這些都是行政手段可以解決的小問題,更重要的是課題是經過今次疫情,澳門要擴大內需市場,從而提升中小企的「免疫力」。

蘇嘉豪不認同部分商家指內需對澳門經濟冇用,是「塘水滾塘魚,自己人使自己錢」。他說,內需對全世界好多城市的經濟消費都發揮重要作用,做遊客生意是重要,但如果仍然將所有希望都投入到「開關」,當成是救世主來拯救蒼生的話,「咁就似乎是白上抗疫這一課。」他說,澳門人的消費力並不弱,消費市場若能迎合澳門人的需求,相信一定能夠吸引到更多澳門人願意留在本地消費。

第二輪計劃要有針對性

蘇嘉豪又認為,第一期消費卡補貼計劃有達到普及的作用,到第二輪計劃開始,當局已經掌握到一定數據,因此措施應該要有針對性,「邊啲行業太過熱衷的,可能需要有門檻,被冷落的行業則需要有多些扶持。」他舉例,今次疫情對超市的影響最少,但政府不能夠限制市民到超市購物,但在消費卡的使用上可以設定門檻,例如消費額是否可以適當下調,提供誘因令市民更願意到被冷落的商戶消費。「如果無差別對待的話,可能無需要救的商戶反而得到額外收入,而真正需要救的卻救不到。」

商戶趁機抬價?蘇︰消費者要學會精明選擇

第一期消費卡推出前,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相信商號不會坐地起價。但到計劃推前初期,部分商戶隨即被坊間炮轟趁機抬價。蘇嘉豪認為,消費卡計劃是否刺激通脹,需要參考統計局統計數字。因為部分市民會因為眼前的幾件貨物加價就認為增加了通脹。「即使有通脹,咁係咪因為某啲貨物加價而唔做消費卡?或者係咪因為有啲貨物加價,我哋唔派現金分享?」他說,消費卡並非神仙藥,會有一定副作用。政府有責任監管物價穩定,但商家加價應該要由消費者的力量去推動,作為消費者應該要學會精明選擇,「在市場上用消費者的力量去淘汰一些無良商家,不能一方面去講呢間商戶好無良,但又日日大排長龍。」

消費卡與現金分享無替代性

另外,社會亦有討論日後消費卡會否取代現金分享?蘇嘉豪認為,兩項政策的性質不同,沒有替代性。他說,每一項政策都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消費卡的目標就是短期內提振澳門的內需市場,而現金分享則是一種分享經濟紅利的措施,雖然制度化上不足,仍然是依靠長官意志。消費卡和現金分享兩者可以繼續並存,但不能夠簡單就將現金分享變成消費卡。「因為消費卡一定要用咗佢,而現金分享,有好多市民可能會選擇儲蓄,供書教學,供樓交租等等,用途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