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507號

2020年07月25日

星期六

疫下父親•壓力爆煲

2020-07-25

為父者擔心子女學習(資料圖片)

群力智庫倡為父親作出支援

調研單位建議為男士提供更多情緒支援及適量增加托兒服務

子女學業成父親們的壓力之一

父愛重如山

壓力評分`

與子女關係

壓力來源

經濟問題觸發情緒

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超過1300萬人受感染,全球仍在抗疫階段,抗疫工作及思想未宜放鬆。本澳自今年1月抗疫至今,抗疫的日子已有6個月,不同年齡階段、社會角色的人士,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包括學習、精神狀態、經濟及與家人相處等。有調查發現,有接近6成受訪父親表示在疫情期間自身的壓力達到6分或以上,屬於中高水平,而7成的壓力主要來源於經濟問題,有7成父親指疫情下收入有所減少,無奈放無薪假或半薪假,甚至擔心「飯碗不保」,令精神壓力倍增,更有1成受訪者受疫情影響而導致失業,暫時沒有經濟收入,另有面對工作壓力及親子壓力,一家之主隨時壓力爆煲,情況值得關注。

6月是父親節,藉以表達父親對家庭付出的表揚和敬意。父親在家庭角色上,一般是堅強、撐起家庭的角色,尤其是經濟上; 另一方面,還有教育子女、成為子女榜樣的角色,這位子女眼中的英雄,默默承受著無形及沉重的壓力,特別在疫情下,壓力更甚,卻無人知。

群力智庫於6月,展開了「疫情期間父親壓力與親子關係」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801份;了解疫情下,澳門父親所面對工作、經濟、家庭及健康4方面的壓力,探討疫情與4者的關係及影響;以及了解父親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情況,探討其影響及是否有改善的方式。調查發現,父親在疫情下,承受多方面的壓力,尤甚是工作及由之而衍生的經濟壓力,以及與子女相處問題。

有30%受訪父親表示,疫情帶給他們帶來最大的是經濟壓力,其次是工作壓力佔23.97%,親子壓力佔16.6%;有10.36%受訪父親表示,疫情主要帶來的壓力關乎身體健康,9.74%表示帶來最大的壓力為夫妻矛盾,只有9.11%表示沒有壓力。父親壓力屬中等偏高,以十分為壓力「爆燈」;結果顯示,選擇5分佔20.1%,6分佔23.6%,7分佔19.6%,8分佔11.74%。

工作壓力衍生經濟壓力

在「疫情期間,父親面對工作的主要壓力」方面,與源與於無薪假有關; 有接近30%的父親稱來自被迫放無薪假或半薪假,接近20%父親擔心面對失業,接近20%父親表示開工不足,16%父親指疫情期間被減薪,另有8.11%主要壓力來源於工作量增加。另有近80%父親受疫情影響而收入減少,收入減少一半以上者有17.1%,收入減少3至5成者達26.84%,收入減少1至3成的佔24.72%;當中10%父親坦言,因疫情導致失業,暫時沒有收入。

經濟壓力令與子女關係變差

由於經濟壓力問題,影響到與子女的關係。有40%父親表示與子女關係一般,表示親子關係良好的佔37.95%,變得關係更好的有約10%,僅10%父親表示親子關係差或變得更差。在每周平均與子女相處溝通的時間方面,每周有5小時至10小時相處的佔45%,10至20小時相處的有25%,10%以上每周親子相處為20小時以上,有約20%父親表示每周親子時間不到5小時。顯示疫情下,60%父親在家庭裡的參與頻率偏低,親子溝通時間少影響到彼此關係。

子女學業成父親主要憂慮 種種因素令6成2父親出現身心不適

作為父親,關心子女及有所憂慮屬正常,在令次疫情這個特殊情況下,親子壓力方面,最擔心的是什麼?有27%受訪父親表示最擔心子女荒廢學業,22%表示最擔心協助子女網上學習,21%父親擔心與子女磨擦增多,有14%父親擔心子女無人看管,有約10%示擔心子女抗疫意識低。

另外,疫情成為父親其中一個壓力來源。有約30%受訪父親表示,在疫情期間面對的健康憂慮主要是精神壓力,擔心小孩生病的佔24%,缺乏運動佔22%,情緒受困擾者有14%,擔心小童口罩供應的佔6.99%。而且,隨著種種壓力、憂慮的增加,對父親的情緒也造成影響。例如出現心情差/脾氣變得暴躁(佔21.35%),睡眠/生活質量(佔20.85%),無法專心處理工作/日常事務(佔20.47%),增加與家人爭吵機會佔(18.6%),盡力增加財政收入(16.48%)。說明疫情帶來的財政壓力、親子壓力、工作壓力及健康憂慮,讓62%父親出現身心不適的狀況,近20%父親所承受的生活壓力,更造成夫妻及親子間的家庭衝突,已達到需要即時作出排減壓力的狀態。

四成受訪父親選擇獨自面對壓力

可是,父親的減壓方式及渠道有限,突顯出相關服務需求及社會服務的缺口24.35%的受訪父親表示與朋友傾談,18.1%選擇與家人相處,14.23%表示睡覺,12.86%選擇運動健身,12.73%選擇購物消費,8.11%表示需找專業心理治療師或社工幫助以排解壓力。有接近40%受訪父親選擇獨自面對壓力,有10%受訪父親表示無法排減壓力。

推出經濟援助措施及情緒支援

在傳統的社會中,父親一般被定義為養家餬口的角色,社會主流價值觀期望中壯年的父親事業有成、擔負起支撐家庭的重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父親面臨職場、家庭角色轉變的挑戰,且被迫放無薪假、半薪假及失業者更為數不少,對以「養家者」自居的父親而言,可謂身心俱疲,既要面對經濟陷入困境的壓力,又要承受家庭背負的重擔子,無論對其身心健康或自尊均會帶來打擊。 調查中由於有7成父親指疫情下收入有所減少,放無薪假或半薪假,甚至擔心「飯碗不保」,令精神壓力倍增,佔整體的8成半,更有1成受訪者受疫情影響而導致失業,暫時沒有經濟收入, 情況不容忽視。

本澳近兩期失業率持續上升,今年2月至4月本澳居民失業率為3.1%,是8年來首次超過2%,3月至5月本地居民失業率為 3.4%,創近 9 年新高。針對此情況,群力智庫研究團隊認為,政府要有具體的本地經濟復甦方案,令社會對未來有足夠的信心,根據疫情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適時推出第3輪抗疫援助措施,支援失業者、處於無薪假或開工不足的僱員,助其解燃眉之急;加推 "以工代賑"名額,透過各種就業輔助措施,協助失業者再就業,從根本上解決居民生計的問題。

以及建議政府,研究將第2輪消費補貼提前至7月發放,讓居民提早使用、延續家居水電費減免、持續監管物價,避免有心人謀取暴利,透過一籃子措施紓緩居民的生活壓力;針對特定行業,建議研究推出「以學代賑」的政策,讓處於失業狀態、開工不足或放無薪假的父親,藉此機會充實裝備自己,未來可憑一技之長轉換工作環境,在其他範疇中嘗試不同崗位,促進橫向流動。

為男士提供情緒支援服務

疫情帶來的財政壓力、親子壓力、工作壓力及健康憂慮,讓6成2父親出現身心不適的狀況,社會服務上針對男士提供的支援較缺乏,欠缺對父親的情緒支援,對父親參與家庭的鼓勵不足;在疫情下,本為「養家者」角色的父親,在工作上遇到減薪、被迫放無薪假、裁員等情況,精神和情緒壓力倍增,繼而與家人產生磨擦和爭吵的機會亦隨之增多,影響到家庭和諧。故此,研究團隊建議,研究推動本澳父親的親職文化,透過與社團合作,為父親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包括舉辦講座、培訓、親子活動、情緒輔導及提供豐富資訊等,目的向社會宣揚父親角色的重要性,鼓勵父親參與家庭,正視父親自身的心理健康,為一眾父親提供人際關係、婚姻、情緒、工作壓力等支援服務,以助家庭和諧。

提供托兒及其他支援服務

家和萬事興,反映出家庭和諧的重要性。研究團隊建議,父親盡量放下工作壓力,與子女建立亦父亦友的關係,捨棄「成績為重」的固有標準,多鼓勵子女以發揮興趣和長處,在疫情下更應注重培養子女正確的價值觀,肯定子女正直、善良的品質,多發掘子女的品性亮點,而非只是命令、訓戒式的溝通,耐心聆聽子女的心聲,相處時不要一直勸導、規範子女應該怎麼做,更忌諱應「拿子女的成績」與別人作比較;父親應尊重子女為一個獨立個體,多用詢問的方式幫助子女整理思路,無論相處時間是短或長,最重要的技巧仍是耐心聆聽,與子女共同成長才是關鍵。另建議當局,按實際情況,擴大「自修室服務電話熱線」的對象,為小學3年級至高3同學解決功課上的問題,減輕家長指導功課的壓力。

由於幼兒及特殊教育今個學期或不復課,家長未必能夠在日間抽出更多時間照顧學童,對雙職家庭的父母造成照顧上的壓力,他們或需採取放無薪假或預支年假等方式在家照顧小朋友。研究團隊希望,政府密切留意雙職家庭的情況,針對情況作出適切的支援,博企可因應情況,彈性調整工作時段,為員工提供更多家庭友善措施;加強協調幼兒託管服務,有序規劃各區的託管服務點,適當增加託管名額,照顧幼兒安全及身心需要,以減輕疫情期間的家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