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傳統社會形態局限 拓新經濟增長點

2020-07-29

【正視聽】統計局27日公佈了本澳最新一期的總體失業率,數據顯示今年四月至六月期間的失業率為2.5%,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5%,均較上期三月至五月上升0.1%,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連續第五期上升。同樣的,失業問題在疫情之下,並非就澳門的問題,以香港政府統計公佈的數據顯示,在六月份香港失業率達到5.9%,超越2009年金融海嘯的水平,創逾十五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就業不足率由上一次的3.1%上升至3.5%,接近香港十七年以來的最高位。而澳門這邊就業不足率也有上期的2.6%上升至3.5%,足可以看見疫情之下,整個環球經濟的疲軟以及實體經濟的萎縮。況且,在中美大國對抗的過程中,很多不確定因素更是直接導致貿易下滑,這也是很大程度上促使工廠開工不足,導致失業率不斷攀升。以本澳而言,作為一個旅遊輸入型的地區,在面對疫情下的封關措施影響,造成來澳旅客大大跌出預期之外,更是沒有想到疫情的防疫難度是持續如此之久,繼而在龍頭博彩娛樂企業不景氣的氛圍之下,下面的中小微型企業就更加壓力山大,特別是一些倚靠博彩收益而不斷發展壯大的企業,或博企在建的娛樂設施工程等,自然就會收縮工程計劃壓縮開支,以存留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作對付難以看到底的經濟陰霾。

疫情危機是一把雙刃劍,可以說把整個傳統型的社會秩序撕裂得四分五裂,甚至一些對新冠肺炎疫情輕視而缺乏應對措施的地區,更是陷入反反复复的疫情爆發循環噩夢之中;相反在一些地區因為措施得當,政府重視人民生命權利以全社會的力量投入抗疫之中,取得的效果確是天壤地別。但疫情得到防控之餘,我們應該反過來想想這些日常傳統型的社交活動,在特別抗疫措施之下,都顯得是那樣的脆弱,甚至說是給傳統經濟社交帶來了全面的斷裂。譬如宵禁、限聚令、限制出行、限制堂食等等以限制人流為主的抗疫防疫措施,對防止病毒疫情擴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樣地對傳統經濟起到了斷崖式的跌落甚至很多實體經濟不得不面對破產關門大吉的危險。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經半年有多,以目前全球公佈的感染人數可以看出,距離疫情好轉仍是一個未知數,對下半年經濟好轉的幻想已經是鏡中花水中月,作為主導社會經濟發展的政府,應該要考慮到如何在這種“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本澳的經濟模式而言,靠的就是人流客流物流,這才能為這個沒什麼資源的彈丸之地帶來可發展的源泉,今(29)起由澳入粵的人士可以在廣東省內自由走動,些許的改變讓我們也看到中央開放自由行來澳的步伐已經動起來,從中看到一些光明,但經過這一疫的防控措施我們也不難看出,無論粵澳,一旦發現有本地個案的病例,相信再次“封關”也是可以預見。

所以,長久而言,應該要考慮在“與世隔絕”的社會氛圍之下,如何讓平時傳統的社交經濟活動也能在“平靜”表面下依然“財源滾滾”“暗流湧動”,而不至於一旦“封關”無旅客之下就失去活力、失去動能。譬如賭牌是否可以開設多一個特別的網絡博彩,甚至從一本萬利的博彩盈利方面可以看出,政府可以將這個特別的賭牌掌握在自己開設的公司裡,這樣有利於控制資金的管理以及防止不可預測的外來干預,既可以充實本澳經濟體系的不足,又可以解決部分就業問題,甚至可為政府財政補充來源為民謀福利。此外,針對中小企的發展,要大力跟隨潮流拓展5G網絡,將本澳的網絡經濟充分提振起來,與內地無限大的市場進行鏈接融入,加上本澳有與國外在進出口方面的優勢,這是一個絕好的平台;而對於澳人生活息息相關的街頭巷尾實體經濟,除了鼓勵他們以優質服務回饋街坊以外,也鼓勵將一些適合“上網”生意搬上網絡,甚至政府在對外大外宣的時候,著重介紹澳門在地特色店鋪,以拓展本地特色企業的生存空間,對加深來澳旅客對多元澳門的深層認識。

人是活的還能讓尿給憋死!疫情的非常時期之下,人類的生活軌跡注定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無論是剛剛畢業走出校門的社會新人還是疫情下突然失業的建築工人或其他行業工人,自己的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準備充分平時學業精良又善於總結社會形勢而不斷提升自己能力的學子,一出到社會就會找到如意的工作;而技能突出就算突然失業的建築工人一樣在政府的統籌安排下,也能很快謀得新的工作機遇。筆者日前看到新聞說一些建築工人因為技能測試不達標而沒能就業配對成功,甚至聲稱政府若不解決就業問題,就組織所有被解僱的工友示威遊行。因己不足而難達所欲,不反思自己不足而嚷嚷以“特別行徑”威脅協助一方,行徑當真不義。就如孩子的成績不好一般,其他同學都考優等偏偏你不及格,能說是老師教得不好還指責學校不是嗎?要反思的地方很多,無論是個人還是政府,面對這般環境這等疫情,都希望能冷靜思考以平和心態看待。西方有句諺語“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祂同時會幫你開一扇窗。”咱們中國也有名句叫“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只要你用積極的態度面對,並全力以赴去解決,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走出陰霾。

--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