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豪:保護海洋生態刻不容緩

2020-09-07

【本報訊】直選議員蘇嘉豪在書面質詢表示,日前,路環譚公廟對開海域再發現中華白海豚屍體,這是過去十四個月最起碼由官方通報的第六宗。他提出,海豚接連死亡敲響警號,海洋生態保護刻不容緩。

  事實上,中華白海豚早已被《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列為受滅絕威脅物種,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香港漁護署估計,目前珠江口包括香港、珠海、澳門一帶最少有二千五百條海豚聚居。廣州中山大學二零一四年的研究顯示,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體內積聚大量重金屬污染物,有機會在未來六十年內大幅減少七成四。

蘇嘉豪提出,本澳近年接二連三發現海豚屍體,從生物監測角度而言,這是海洋環境污染嚴重向人類發出的重大警號。

二零一八年,立法會細則性通過《海域管理綱要法》,表明保護海域生態環境是本澳海域管理的重要目標之一。法律也授權特區政府編製海洋功能區劃,保護及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以確保海域永續發展。具體上,政府有權根據保護海域生態的需要,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並採取有效措施進行保護和管理,同時可建設海域生態監測網,並與周邊地區建立通報機制等。

蘇嘉豪稱:「立法至今超過兩年,政府從未交代有任何跟進計劃,《特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也沒有提及海洋生態保育,反而專門著墨進一步展開近岸填海及遠期填海計劃,在「開發壓倒一切」的落後思維下,本澳海洋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他向政府提出三個問題如下:

一、市政署負責檢查和測量於本澳海域發現的海豚屍體,並視情況進行解剖和器官樣本化驗。當局經調查推論海豚的主要死因為何;能否建立機制須公開說明調查報告內容,包括死因及生活周期?據官方統計,近幾年於本澳海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是否呈減少趨勢;有否計劃參照廣東和香港做法,於本澳海域規劃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限制足以影響保護區的工程項目和船隻航行?

二、城市急速發展伴隨著無節制的填海開發工程,目前氹仔西北對開海域的新城C區填土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特區城市總體規劃》草案又提議填平澳門半島東北側與新城A區之間海域。當局目前有何法定機制評估填海工程對海洋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何時根據《海域管理綱要法》建設動態監測體系,全程監管海域使用項目,當評估負面影響達到一定程度,便叫停相關項目和規劃?

三、《海域管理綱要法》已於二零一八年生效,授權政府在國家海洋功能區劃的框架下,根據保護及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以確保海域永續發展等原則,編製海洋功能區劃。政府預計何時依法編製海洋功能區劃,並根據海域生態的保護需要,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同時建設海域生態監測網及其區域通報機制等?此外,政府有否計劃制定有關減少海洋污染和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