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科研人員在月球相關領域再突破

2020-09-09

【特訊】繼2019年7月在Nature發表關於月球撞擊歷史研究成果之後,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祝夢華副教授,在月球演化歷史研究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祝夢華副教授联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電子所等科研团队,以共同第一作者,今日2020年9月8日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Astronomy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秘嫦娥四號探測雷達在月球背面觀測的“神秘”信號,還原月球背面古老盆地的撞擊歷史,剖析月球早期演化歷程。此項研究得到了澳門科技發展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嫦娥四號於2019年1月成功著陸於月球背面大型、古老的南極-艾特肯盆地,探測月球早期的演化歷史。科研人員根據嫦娥四號巡視器(玉兔二號)探測雷達獲取的數據,結合撞擊數值模型,釐清了著陸區表面物質的來源,剖析著陸點附近區域的地層結構,再現著陸點區域經歷的撞擊和火山噴發歷史,為認識月球古老區域地質結構提供了標點,為月球內部物質組成和結構的後續探測和研究提供了基準。

在澳門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科大自2005年起成立太空科學研究所,積極參與國家深空探測計劃。國家科技部於2018年7月批准在澳科大成立中國天文學領域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促進我國行星科學的發展,培養國家所需的行星科學高質量人才。2019年12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在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在澳科大成立了國家航天局澳門太空探索與科學中心,加強國家航天局與澳門的合作,彰顯澳門在太空科學和深空探測的主導力,為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平台。

作為中國唯一一所專職從事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的科研機構,實驗室科研人員全面參與嫦娥探月工程的數據分析和研究工作;聯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進行嫦娥一號、二號的伽瑪射線譜儀的研製和數據分析工作;與內地科學家共同分析嫦娥三號的有效科學數據,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實驗室多名科研人員作為核心科學家,深度參與其中探測資料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進展。僅2020年前三季度,實驗室科研人員作為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已在Nature Astronom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3篇高水平论文。

與此同時,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也在為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分析做準備,並積極參與國家後續深空探測計劃,推動未來在小行星以及巨行星的探測計劃,助力國家月球與行星科學的發展,貢獻澳門的科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