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花木蘭」

2020-09-25

【特稿】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還記得兒時念初中時候,《木蘭辭》是中文課老師給學生必要背誦的其中課題。

以花木蘭題材拍攝的電影過去有很多版本,和路迪士尼花了五年時間,斥資2億美元製作電影《花木蘭》,並於今年9月1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首周有2300萬美元票房,略嫌慢熱,相對以往迪士尼制作首週已有5400萬美元的「獅子王」比較,新版《花木蘭》電影有所遜色。這可能是《花木蘭》電影陷入政治爭議風潮有關。

《花木蘭》電影主角劉亦菲曾於香港的反修例事件中網上發文,力挺香港警察言論之後稱:「你們可以打我了」,事件引起了回響。其實,年前已有抵制劉亦菲主演的電影《花木蘭》聲音在網上流傳。有人覺得劉亦菲沒有錯,支持香港警察是她個人行為的表態,人們不應將電影藝術過份政治化,認為藝術和政治中間是有界線的。早前,香港學民女神周庭被拘捕,有人竟拿「花木蘭」與周庭相提並論,貽笑大方。

日前筆者有看過這齣新版《花木蘭》電影完整本,這齣電影雖然不中不西,認為觀眾應以純藝術電影角度觀賞、不要帶有任何政治色彩或是追究歷史的態度去觀看,其實這不失為一齣好電影。人們對這電影的激烈討論,或觀眾對電影評價,其實都會為這齣新版《花木蘭》電影帶來極大宣傳作用。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花木蘭這個形象的出現就是如此。花木蘭其人,在歷史上恐怕並不存在,這就如人們所編造的蘇軾的妹妹「蘇小妹」一般,是時代的需要。如果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為什麼野史對她大加讚嘆卻不見正史的記載?行軍十餘年,能夠讓同伴不發現其女兒身,這幾乎是天方夜譚。這說明,她並非真實存在,而在於人們的理想,因為類似花木蘭這樣的女子,歷史上是肯定有的,而且決不少見。

其實,正經史料也有出錯的時候,如司馬遷所著《史記》,其中也有頗多不合常理之處,如對三皇五帝的記載。花木蘭的祖籍,是建立在其姓「魏」的基礎上來考證,而且諸多野史、方誌的記載,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那麼問題來了,《木蘭辭》的作者是什麼時候把它搞出來的?現代通俗的說法是「南北朝民歌」,這是個定性的說法。

歷代文學作品中捧紅的女性不止花木蘭,貂蟬也是膾炙人口的人物之一。三國中的貂蟬是王允派遣離間呂布和董卓的卧底,利用貂蟬的美色使出連環計,最終導致董卓和呂布的關系破裂,反目成仇。但在歷史上,貂蟬從未出現過。這些虛構的女性角色,其實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作出極大的貢獻,而這亦正正是老百姓賦予的美好願景,管她們歷史是否真的存在過。

>>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