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563號

2020年09月29日

星期二

疫情下打工仔對前景感憂慮

2020-09-29

公共工程支撐下建造業就業情況未至太差

的士生意慘淡

左起鄺子豐、劉偉強、林倫偉及張文寬

飲食及服務業仍未恢復

本澳今年第1季總體失業率為2.1%,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9%,按季分別上升0.4及0.6個百分點;第2季總體失業率為2.5%,本地居民失業率升至3.5%,按季分別上升0.4及0.6個百分點,失業率持續惡化,今年5-7 月總體失業率為2.7%,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8%,較上一期(2020年4月至6月)分別上升0.2及0.3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則微跌0.1個百分點至3.3%。有調查反映,疫情後的僱員收入情況轉差,當中,表示收入減少的受訪僱員比例與2019年相比,急升至32.5%,有 6 成多受訪失業者對就業前景感到憂慮。

運輸業、服務業及餐飲業是重災區,工聯反映,餐飲業僱員的開工不足情況雖然有改善,但仍未回復疫情前的狀況,目前有餐飲從業員每月開工日數約僅得一半,另交通運輸業中,的士司機是受創最嚴重的板塊之一,有的士司機依靠其他兼職彌補收入。

經濟和就業氣氛的不景氣,持續到何時,沒有人能夠預測到。

就業情況持續惡化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本澳由年初至今持續,經濟未復甦,只依賴本地消費支撐,消費補貼計劃第1期完結後,第2開始了1/3,市場效應減慢,各民生相關行業,人流雖有增,未見百分百恢復疫情前的風光;盡管廣東省自8月下旬重啟居民旅遊簽注,部份食肆和零售業,在閑日人流冷清,週六日,仍只得少量旅客。市面消費氣氛未見大幅回復熾熱的狀況,博企轄下的大型商場,在閑日,更是水盡鵝飛。

今年上半年,澳門的失業及就業情況創下10年來新高,第2季總體失業率為2.5%,本地居民失業率升至3.5%,按季分別上升0.4及0.6個百分點,失業率持續惡化,今年5-7 月總體失業率為2.7%,本地居民失業率為3.8%,不少僱員面臨無薪假、收入減少等困境。商界及政府寄望國內重開旅遊簽注,為澳門的經濟、服務、博彩、餐飲業帶來一線生機,這遠水能否救得了久休超過半年的澳門經濟?打工仔似乎都有了心理準備,作了壞方面的思想準備,亦反映出,打工仔在疫情影響和經濟下滑下的苦況。

疫情下三成多僱員收入減少

工聯於今年7月開展了“疫情對就業影響”調查,共收集 2194 份問卷,有效問卷為 2173 份。有效問卷中,就業僱員佔 70.5%,退休者佔 13.2%,受訪者為失業者佔 11.4%,應屆畢業生佔 4.9%。有32.5%受訪僱員表示收入減少或已停薪,主要來自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批發及零售業和酒店及飲食業,佔比均超過40%,上述行業均是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與2019年僱員收入變化情況對比,疫情後的僱員收入情況轉差。當中,表示收入減少的受訪僱員比例急升至32.5%,表示收入增加的僱員急降至1.3%,各行業受訪僱員表示收入減少比例均有所上升,比例升幅最大的行業為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其次是酒店及飲食業、酒店及飲食業,升幅各為53.6%、42%和40.4%。

部份行業僱員開工嚴重不足

有23%受訪僱員表示須放無薪假。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批發及零售業和酒店及飲食業等行業的僱員無薪假情況最為嚴重,佔總受訪者20%。放無薪假的形式,以買一送一的關愛假,以及於固定日子放無薪假為主。

工聯指,上述各行業僱員的就業狀況各有不同影響。工聯服務業總工會理事長鄺子豐表示,以餐飲業為例,餐飲業僱員的開工不足情況比年初有改善,年初疫情陰霾而大幅度減少居民外出和用餐時,當時,外僱也由於受兩地防疫進出限制,面對人資過剩,本地僱員大幅被縮減開工日數,疫情之初有餐飲服務員業一個月中,開工的日子只有約1/3-1/4;現時市面的消費氣氛比疫情之初有復甦,但仍未回復疫情前的狀況,本地僱員目前約每月開工日數僅得一半,處於開工不足的狀態當中。

在交通運輸業中,的士司機和旅遊巴司機,由於旅客數目未大幅回升,開工情況嚴重,工聯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理事長劉偉強反映,旅遊巴司機每月可以獲安排4-5團本地遊工作,收入僅數千元;的士司機更慘,要承擔每日車租,有部份車主經協商後,願意暫時減收部份車租,但的士司機每日扣除車租、油錢,生意好才有100多元收入,部份車主未有減低車租,承租的士司機只好將的士停泊在停車場,減低在街上兜客而產生的燃油開支,有部份的士司機依靠其他兼職彌補收入,收入慘淡。

建造業相對上述兩個行業略好,工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張文寛表示,建築工程在今年2、3 月停噸後,政府在擴疫措施中加推了多項大型公共工程和小型工程,帶動建造業不同工種的本地僱員有工開,包括重型機建、辦公室裝修等;另有私人工程開始動工,本地建造工人的就業情況雖然存在開工不足,未有出現大規模及嚴重的開工不足情況。他又指,自去年下半年起,多項大型娛樂場工程完工,工作量減,僱員的就業狀況已呈減少,有部份外僱由於工程完結或藍咭到期而離澳。由於公共及私人工程將陸續上馬,建造業的情況不算太差。

另外,多間博企在疫情下,安排博彩從業員或其他職位僱員放買一送一無薪假,有莊荷的買一送一無薪假價批至今年12月或明年1月,有博企對僱員採取全放月無薪假,但可獲發1/3-1/2薪金。

超過六成受訪者對工作感到憂慮

調查中,有52.3%受訪僱員認為,公司營業額有所減少或無營業。當中,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批發及零售業和酒店及飲食業等行業的僱員感受最深,佔超過60%以上。

由於公司的收入、經營狀況有改變,影響到打工仔對工作前景的憂慮。調查中,有 45.6%受訪僱員表示感到一般憂慮,17.1%受訪僱員表示十分憂慮,合共62.7%受訪者對工作感到憂慮;與2019年憂慮情況比較,疫情後,受訪僱員對工作的憂慮升至62.7%,較2019年增加14.4%。各年齡層受訪僱員的憂慮情況亦有所上升,升幅最高為16-24歲,上升18%,其次是45-54歲,上升16.8%,以及>=65歲,上升16.7%。

打工仔的工作前景憂慮,反映出經濟氣氛影響到本地僱員對工作前景的憂慮已達至普通的狀況,嚴重甚或對打工仔造成心理壓力、增加精神負荷,也影響到進修計劃;有36.1%受訪僱員表示,有計劃於1年內報讀培訓課程,主要根據與工作相關程度、語言類課程和自身興趣等條件選擇課程。63.9%受訪僱員表示,沒有計劃於1年內報讀培訓課程,主要原因為無時間、課程選擇不多和課程內容不符市場需要等,以保住飯碗優先。越年輕的受訪僱員計劃於未來1年參加培訓的比例越高,除16-24歲年齡層外,其餘各年齡層受訪僱員在未來1年參加培訓的意願均低於50%。反映出,打工仔有一定危機意識,認同提升職業技能的重要升,越是經濟不明朗,越要提升自我技能和裝備自己。

疫情下,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也不理想, 61.3%受訪應屆畢業生選擇投身職場;選擇投身職場的受訪應屆畢業生中,53.8%受訪應屆畢業生正做兼職或時薪工作,24.6%受訪應屆畢業生現正待業。

促政府適時出台“穩經濟、保就業”措施

工聯副理事長林倫偉指出,疫情後,本澳就業環境有所惡化,主要透過收入減少比例急升、對工作感憂慮的比例上升、僱員放無薪假情況出現,以及僱員認為公司營業情況變差的比例較高等資料反映。受訪者表示感憂慮比例超過5成,說明過半受訪者對就業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收入下降比例增加和無薪假等情況出現,深化勞資之間的矛盾,已逐步顯現,更容易引發勞資糾紛。政府須密切關注居民就業狀況變化,積極運用財政政策,適時出台“穩經濟、保就業”措施,以提振居民就業信心,盡力減少勞資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規範無薪假衍生的問題

不論博彩從業員、餐飲服務、零售、交通運輸、以至部份私人企業的文職,不同行業的工作崗位,在疫情下,因應業務的未全面恢復或希望縮減開支等不同原因,都有向僱員推無薪假,或減薪、小規模裁員、員工自然流失後不增聘人手、推遲招聘計劃等。由於無薪假影響到僱員的收入、生計,處於無薪假時又不能申請報讀帶津培訓、領取經濟援助等,僱員生計有口難言。

有鑑於無薪假、就業不足的情況較為嚴重,工聯認為無薪假情況值得關注和規範。工聯認為,無薪假不能作為持續的全面協商狀態,政府應立法保障僱員的就業權益,規範無薪假衍生的問題。

勞工事務局統計資料顯示,至7月31日,本地外地僱員人數為18萬3219名,同比減少7972名,與2019年12月31 日比,則減少13319名。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5至7月,總就業人數有39.54萬人,減少6500人,主要是由於居澳外地僱員人數有所減少,就業居民為27.77萬人,減少1600人,失業人數為1.11萬人,增加1000人。

工聯指,現時,本澳受疫情影響,就業市場與2019年時相比,已出現受壓情況。建議檢視及健全現時的勞動法律制度,健全外僱管理制度,如持續完善職介法、外地僱員法等相關法律,並按照外僱作爲本地勞動力資源不足的補充原則,嚴格執行外僱進入和退場機制,切實保障本地居民就業權益。針對現時僱員要追討應得的薪酬和賠償極不容易,往往追討時間漫長直接影響僱員生計以及其家庭經濟,未來應進一步完善防範欠薪和協助追討機制,加強對欠薪行為的處罰。

檢視就業培訓津貼計劃

現時推行的“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 的對象須為第19/2020號行政法規《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相關規定所訂定之商號經營者或自由職業者所推薦的本地僱員,又或沒有聘用僱員的自由職業者(以個人名義參與);“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及“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之課程會因應行業特性,設有不同的入讀要求,前者採用“先抽籤、後資格審核、再面試”的方式進行甄選;後者由不同院校進行甄選。不論何種培訓,報讀反映均十分熱烈,首階段帶津培訓有 1550人完成,合共開辦了96個培訓班,1721人參與,為914名學員完成轉介工作,並有567名人員成功獲企業聘用。支援應屆畢業生的實習計劃,共收到1618人報名,自7或 8 月起參加為期3個月的實習期,並可獲發津貼。一直有不少意見反映,門檻高,因為仍未完全解除勞動關係的僱員無法報讀;另一方面是工種問題,有意見反映,僱員想轉工種不易,職業技能設有門檻,年齡、體力與知識層面等。

工聯指,政府推出的帶津培訓計劃接近尾聲,需要重新檢視就業培訓津貼計劃,明確培訓目的與強化實質效益,針對不同就業需求,如失業、無薪假、就業不足、轉職以及畢業生等多種類型情況,精準扶助和提升就業技能,確切地解決居民就業問題。另期望特區政府主動為僱員和企業參與培訓創設條件,建議特區政府設立由勞資政3方代表共同組成的協調平台,協調類似性質的中小企業在不影響企業營運的情況下,共同派部分員工參與培訓課程,鼓勵僱員和企業尤其中小企業參與職業培訓,積極提升職業技能和素養,以增強僱員和澳門社會整體競爭力;並建議優化《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利用相關資源建立恆常性的在職培訓津貼,利用稅務減免等財政政策,提高企業參與意願,以此推動中小企參與培訓。在已在職的應屆畢業生方面,建議政府擴大“粵港澳大灣區澳門青年實習計劃”,持續增加實習單位和名額,助青年更好融入灣區,拓展青年就業空間。

從民生問題上,工聯建議完善短期及長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短期方面,建議特區政府應更積極利用再分配方式,援助基層家庭,以緩解他們燃眉之急。長期方面,建議特區政府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除如現金分享、持續進修、社會保障制度等再分配機制需持續檢討和健全外,藉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的機會,完善初次分配制度,提升收入分配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