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溥森:增強守法意識杜絕僭建危害

2020-10-26

陳溥森

【特訊】日前新口岸怡珍閣內街發生一宗樓宇外墻僭建物構件下墜事件,禍從天降,一塊長度逾一米的生鏽簷篷坍塌下墜,不偏不倚擊中在地下經過的一名中年女士,導致傷者疑前額受傷及頸椎骨折而昏迷,所幸經醫院搶救後只需縫針,後來還奇跡地甦醒,令她逃過鬼門關而避過一劫,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前怡珍閣發生僭建簷篷墮落壓傷途人一事,巳引起社會關注,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兼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陳溥森熱切關注事件的進展,他稱,澳門發生樓宇高空墜物事件並非罕見,上述事件更非首例。以往每逢風雨季節,在下環、沙梨頭、新橋、祐漢等舊區,總會發生外墻剝落、窗框飛脫、花籠墜物等情況。只不過是這些事件的發生並沒有造成途人嚴重傷亡,才容易被眾人所漠視和淡忘。如今連新口岸這些尚屬新區的地方都發生如此嚴重的事件,再一次揭示樓宇大廈外墻僭建的潛伏危害性,向所有大廈小業主敲響警鐘,警示加強樓宇檢測與維修的必要性。

陳溥森表示,事實上,澳門現有三千五百多幢七層以下、樓齡超過三十年的樓宇大廈,據不完全統計,在大廈外墻附設有逾十九萬個花籠、雨蓬、晾衫架、冷氣機架等僭建物,普遍年久失修,呈現老化殘破嚴重、外墻飾面剝落、門窗滲漏鬆脫、消防機電失靈等轉差狀態,不僅令社區衛生治安環境惡化,而且還給大廈居民和行人安全帶來重重隱患。據法例規定,樓宇建築公共部分發生墜落物件造成傷亡,是必須由全幢大廈的所有小業主共同負責的;倘若是私人單位僭建,則一定由單位小業主負責。故大廈外墻附設的各種僭建物日漸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陳溥森指出,問題是現時大廈成立業主會雖然在法律層面上已比以前簡單很多,但是具體操作則比較困難,原因多樣,除了眾多的大廈屬於底層樓宇,業權分散,不少業主年紀偏大、文化偏低、行動不便、經濟困難或單位已經外租,難有力量依照法律程序召開業主大會外,高層大廈成立業主會的主要障礙是小業主法律基礎不足,業主會成員處理具體管理細項解釋不清,透明度不夠,令其他小業主心生疑慮,失去信任,導致即使成立了業主會最終運作也被癱瘓或解散,所以現時全澳門成立業主會的大廈不足三百幢。

人們不斷要求各大廈應盡快成立業主會,定期做好樓宇檢測工作,實施每五年全面維修保養一次,令樓宇保持良好使用狀態。陳溥森表示,大廈小業主梁先生對他反映說,他非常體諒大廈業主會負責人的辛勞,他們義務參與大廈管理,精神可嘉。但也知道其他一些大廈的管理存在不理想的情況,希望業主會能處理好與物業管理公司的關係,凡涉及經濟開支的各種維修項目一定要公開透明,大家互信才可以同心協力管好大廈。大廈僭建危害不少,呼籲各小業主顧己及人,切勿在外墻、露台和天井地方加建非法工程,已經存在的應盡可能清拆,以防止意外事件再次發生。對此,期望政府要多做宣傳工作,令法律意識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