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622號
2020年12月07日
星期一
加強青年抗逆能力
2020-12-07
【特稿】衛生局資料顯示,今年首三季本澳錄得五十六宗自殺個案,較去年同期比較增加八宗,增幅達一成六。本月初,一名15歲初中女生懷疑與家人就學業問題發生口角,其母外出回家後發現女兒已輕生;這個案加上近月先後發生多宗自殺個案,疫情下市民精神健康問題值得關注,應該加強市民,特別是青年人抗逆能力的培養,勿輕易放棄自己。
據衛生局統計中,今年首三季自殺個案的原因中,慢性或生理疾病佔19宗、精神病有12宗、財政問題為5宗,其中,以慢性或生理疾病的自殺原因增長較高(去年為13宗),增長近1/3,財政原因由於去年沒有該方面統計,未能作出對比。疫情及對經濟影響,不少市民的收入受到影響,各樣社會問題開始浮現,不能忽視。今年疫情的負面影響籠罩著社會、經濟,市民在多方面都受到了直接和間接的壓力,就算經濟不是學生首度受困擾的問題,家中經濟支柱收入受影響,生活和經濟壓力導致家人關係產生了變化、學生的精神壓力、家庭關係、人際關係、學習等多方面受到間接影響,累積了一定的壓力,尤如滾雪球,越滾越大,情緒一旦疏理不好,到一個點就會壓力爆煲,釀成悲劇; 而這,不單是一個家庭悲劇,亦是社會問題,今年疫情籠罩,自殺率高企,老、中、青各階層都有,自殺問題今年在社會上,不再是單純個別個案/情況這麼簡單,社工局和不同服務階層/對象的社服機構,以婦女、弱勢人士、長者、青少年、街坊、學生等為服務受眾的社服機構,都需要提高警覺,制定相應的工作,不能再以被動方式應對,需要主動走出社區,透過其服務網絡內的資源,為受眾提供適切的情緒、心理、家庭輔導等工作; 防治博彩成癮機構可以藉預防賭博或戒賭服務,了解當中有否存在自殺傾向的個案,提供或轉介相應的情緒、心理等輔導服務。
這一代的青少年,大部份不愁吃的、穿的,未必經歷過社會重大的經濟轉變時期,算是比較一帆風順,人生經歷較淺,抗逆能力亦未必如上一輩強,遇上錯折,可能未懂得處理和作出適當的情緒疏導,不論是學業、人際關係、兩性關係、或遇上今年疫情影響經濟,未找到合適的工作,自尊心作祟或對社會服務了解不足、不會主動尋求社會服務,將問題收起,獨自面對,需要社會、家人、朋友的支持和理解,給予正能量,未來,尤其需要加強年青人的抗逆能力,學習以正面態度面對人生,晴天會再來。
>>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