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20-12-07
生態區迎來首批黑臉琵鷺12月生態活動接受報名
△踏入新一輪候鳥季,10月下旬路氹城生態保護區已迎來首批來澳度冬的黑臉琵鷺,目前最多觀察到48隻黑臉琵鷺在生態區活動。市民可透過參加每月定期舉辦的路氹城生態保護區系列活動,欣賞黑臉琵鷺的美態。12月舉辦的活動將於12月4日起接受報名,因應疫情及相關防疫工作,參觀者到場時須出示當日的澳門健康碼、接受體溫檢測,以及在活動期間必須佩戴口罩。有興趣人士可致電環保熱線(2876 2626)或透過網頁(http://www.dspa.gov.mo)查詢及報名,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12月份的公眾觀賞日將於12日及19日(上午十時和下午三時)舉行,名額共100個。在兩小時的參觀中,導賞員會帶領參觀者進入有限度開放的生態一區及開放式管理的生態二區,觀賞區內植物和雀鳥。
12月12日(上午十時和下午三時)同時舉行親子“自然學堂”工作坊,每場設10組(每組為1位小朋友和1位陪同的成人)。在兩個半小時的活動中,導師會講解生態知識,並指導小朋友把就地取材的植物製作成樹葉畫。
直至明年4月的候鳥季期間,每月將舉行生態區濕地觀鳥行,12月份的舉行日期為12月19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和下午二時三十分)名額共40人。在兩個半小時的參觀中,導師帶領參觀者到觀鳥路線和觀鳥點,利用該局提供的望遠鏡觀鳥,並提供專業講解。
司警局走訪社團收集意見部署冬防工作
△司法警察局遵循保安範疇“聽民意、解民憂、保民安”的社區警務工作方向,為做好冬防前期準備工作,局方日前派員走訪多個本澳社團,聽取和收集各社團代表對社區治安和冬防工作的意見,以便更好制定冬防工作策略及部署,促進警民合作,共護社區平安。
12月1日至3日,司警局指派社區警務及公共關係處處長鄭寶湘率大廈罪案預防小組、關注少年組人員展開走訪社團工作,分別與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歸僑總會、民眾建澳聯盟、澳門物業管理業商會、澳門不動產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協會及澳門物業管理專業人員協會等社團專責社區和大廈物管事務的代表會談。鄭寶湘處長除向上述社團代表介紹司警局的執法和社區警務工作情況外,還向他們瞭解近期社區的治安問題,並就開展冬防工作聽取各方的意見。
各社團代表均肯定司警局的執法工作成效,並就各自工作範疇提出其所關注的問題和意見。部分代表對網絡詐騙、對兒童的性侵犯、毒品等犯罪表示關注,認為除了警方加大力度執法外,還可透過警民合作開展針對性的防罪宣傳,提高市民尤其是易被此類犯罪侵害群體的防罪意識。有代表關注北區的治安情況,反映近期該區的水貨客及“流鶯”再度活躍且轉趨隱蔽,嚴重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並造成治安隱患。也有代表指出,今年本澳受疫情影響致經濟下滑,失業率上升,加上年近歲晚,建議警方加派人員巡邏市面,防範罪案發生。
環保局呼籲業界儘快辦理《建築廢料管理制度》相關申請手續
△第22/2020號行政法規《建築廢料管理制度》(以下簡稱《制度》)於2021年1月17日起生效,法規訂定運載建築廢料以作傾卸的車輛須事先取得環境保護局發出的傾卸許可(傾卸許可的請求由車輛的所有人提出),方可進入建築廢料堆填區,並須按所傾卸廢料的性質及重量計算傾卸費。至於在法規生效之日前已判給或有關提交投標書期間已截止的公共或私人工程的總承建商,可獲豁免在法規生效後三年內繳付在建築廢料堆填區傾卸該等工程所產生的建築廢料費用,但須在法規公佈之日起計二百一十日內(即2021年2月15日或之前)向環保局提出申請。環保局呼籲業界儘快辦理上述申請手續。
如須申請傾卸許可、豁免繳付傾卸費、按月繳付傾卸費等,請於辦公時間內帶同相關文件前往環保局(澳門馬交石炮台馬路32號至36號電力公司大樓一樓)或建築廢料堆填區辦理。
此外,《制度》亦加強對非法棄置建築廢料行為的監察和處罰機制,隨意丟棄建築廢料,可被科處澳門幣五萬元至二十萬元罰款,環保局再次呼籲業界和市民勿胡亂丟棄建築廢料,在法規生效前亦會持續進行普法宣傳,詳細內容請參閱相關專頁(http://www.dspa.gov.mo/richtext_CWManagement.aspx?a_id=1594270136)或致電“環保熱線”(2876 2626)查詢。
服裝業界學習紡織廢料回收新技術
△由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辦的“布料新趨勢5:紡織廢料回收再造科技及系統”線上講座於日前舉行。參加者認為內容結合技術和知識,新資訊對業界有一定的幫助,值得深究及學習。
講座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業務拓展經理黃建朗先生,講解可持續發展概念在紡織業的發展及重要性,有效實現資源永續循環利用的科研技術,詳述舊衣循環再造的小型生產線“G2G舊衣新裳循環系統”,以及“用水熱處理方法分離和回收廢舊混紡織物”於解決回收時遇到混合材料服裝的問題,說明各類新型環保紡織技術的原理、處理生產流程以及重塑新衣的需求。
講座吸引到本澳時裝生產商、設計師、時裝及創意行業等人士,參加者認為講座主題豐富新穎,獲益良多,他們可認識不同的舊衣再生紡織技術,明白產業的發展如何可永續,希望未來有機會親身參觀,了解更多與有關資源永續、文創發展的環保技術或工業設計。
生產力中心一直因應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舉辦不同類型的講座,並持續關注行業新科技,為本地業界提供吸納新知的機會,提升服裝業界的水平。
衛生局公佈聖母無原罪瞻禮假期就診安排
△2020年12月8日(星期二)是聖母無原罪瞻禮公眾假期,政府部門休息,衛生局將維持相關醫療服務,為此作出如下就診安排:
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服務(包括24小時門診)、住院服務、離島急診站如常24小時服務。血液透析室由早上8時至晚上12時如常提供服務。至於各專科門診、醫院專科門診藥房及蓋章服務休息。
衛生中心方面,黑沙環衛生中心、筷子基衛生中心、青洲衛生中心、塔石衛生中心、海傍衛生中心、下環衛生中心、海洋花園衛生中心、湖畔嘉模衛生中心及路環石排灣臨時衛生站於上午9時至下午1時提供護理服務,路環衛生站則於上午9時至下午1時提供護理服務及全日提供醫生傳召服務。
公務員體檢中心、結核病防治中心休息。
捐血中心於12月8日(星期二)暫停捐血服務一天,並於12月9日(星期三)如常提供捐血服務。
此外,仁伯爵綜合醫院已於8月31日起全面恢復原來每日兩段探病時間,一般病房探病時段分別是每天中午1時至下午4時 及傍晚6時至8時;急症病房探病時段分別是每天中午12時至下午2時及傍晚6時至8時;除特殊情況外,非探病時間內將謝絕探訪。
『粵澳名優商品展』過去助力企業開拓業務
△ “2020粵澳名優商品展”將於12月11至13日假澳門威尼斯人舉行。過去展會除為市民及旅客提供一個購物休閒好去處外,有澳門中小企透過展會平台,成功物色境內外的合作伙伴,開拓業務,把自身產品“走出去”。
澳門翁氏魔術魔術師兼項目總監蔡先生表示,透過“粵澳名優商品展”讓更多內地企業認識本澳企業及商品,是澳門企業拓展業務的絕佳平台。過往參加展會令自家產品成功與中國內地、海外國家以及港澳地區的電商平台、休閒設施以及魔術供應商達成合作。
普德發貿易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尹先生表示,“粵澳名優商品展”舉辦已超過十年,在粵澳兩地皆有一定口碑。去年首次參加展會, 成功引進及代理泰國產品,滿意成效,故今年再續參與,他相信本澳針對疫情的防疫防控工作相對較好,本地消費信心也逐漸回升。同時他希望未來一年自身的產品能打開大灣區市場。
馬介休娛樂製作有限公司創辦人兼歡樂營運總監劉先生表示,去年首次參與“粵澳名優商品展”,不但有利提高公司在內地網絡上的知名度,同時在展會上認識到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至今依舊保持聯絡並時有交流,此舉有利公司未來開拓內地市場提供學習及借鏡的機會。他認同“粵澳名優商品展”是企業接觸及認識內地市場及更多潛在合作伙伴的橋樑,有助推動公司對外發展。
新一期《澳門消費》已出版 載澳深10款路由器試驗報告
△消費者委員會新出版的第327期《澳門消費》公佈“澳深兩地路由器比較試驗報告”。今期《澳門消費》以一宗本澳居民與內地電商企業發生的網購爭議,短時間獲得退款的個案,介紹消委會與內地消費者組織跨域合作的進展與取得的成效。
“澳深兩地路由器比較試驗報告”的10款路由器分別採樣自深圳市電商平台及澳門實體店,根據澳深消委會進行的前期調查意見,就消費者較關心路由器的性能、信息安全、電器安全及電磁相容四個方面,按國家相關強制標準及專業設定進行試驗,報告根據試驗結果對各款樣本的實效作出分析及評價。
各樣本在性能與信息安全的試驗表現不一,當中性能測驗中的吞吐量,有個別樣本實測值與所屬廠商聲稱的無線傳輸速度的理論值出現70%-80%差距,信息安全方面,“口令鑒別”登錄的測試,相對其他檢測項目,各樣本表現較為懸殊。
電器運作時的發熱安全評估,所有樣本符合國家強制安全標準;電磁相容反映路由器這類無線設置輻射騷擾,有1款由深圳市抽取的樣本不符相關的國家標準。
報告綜合10款路由器的四方面表現後,價格接近1600澳門元與200多澳門元的路由器均列入在報告表現較佳的“五星”評級,反映是次試驗,價格平貴與商品的質素沒有正比關係。
商品比較試驗報告有助消費者具體掌握各類商品的實際效能,建議消費者多參考商品比較試驗報告,相信會有更精明的消費選擇。
10款路由器具體試驗表現及選用“消費提示”詳細刊登於新出版的《澳門消費》,這次的試驗的精華內容已製作成視頻,消費者掃描印在報告內的二維碼就可觀看試驗過程。
澳大獲著名詩人傅天虹贈書
△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與該校圖書館聯合舉辦“詩歌與人生——傅天虹漢語新詩藏館”捐贈儀式暨博雅講座”。著名詩人、作家、收藏家、出版家傅天虹教授將其收藏的重要書籍和文件檔案捐贈予澳大,藉此支持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工作,並在大學圖書館建立漢語新詩館藏,方便師生及文學研究者使用。
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壽桐致辭時表示,傅天虹是一位詩人和學術活動家,他獨特的經歷使他成為打通內地和港澳台文化界交流的第一人。如今,傅天虹將融入自己心血、人生記憶與時代記憶的珍貴藏書捐贈給澳大圖書館和中國歷史文化中心,作為公共文化資源共用,是一件造福大眾的事業。
傅天虹致辭時表示,自己的生命與詩歌緊緊聯繫在一起,因之“流浪”,也因之收穫人生的師長與摯友,並走上相關的文化事業道路,最終選擇澳門作為藏書的落腳點,希望“借得澳門一方寶地,典藏天下漢語新詩”。
第十三屆文物大使培訓 勞加裕主講城牆和炮台
△由澳門文物大使協會主辦,澳門文遺研創協會、澳門青年文物之友協會協辦,文化局、澳門基金會、澳門霍英東基金會、澳門蔡氏教育文化基金會資助的「第十三屆文物大使培訓計劃」課程,邀得遺產學會副理事長勞加裕先生主講「城牆和炮台」。
是次課堂主要介紹澳門各炮台原址及城牆與澳門歷史的關係。包括每個炮台背後的歷史和建造原因,如位於媽閣山的聖地牙哥炮台,又稱媽閣炮台,是澳門唯一一座由葡萄牙國王親自下令興建的炮台,其是當時保護内港的一帶的一道重要屏障。
在課堂上,學員對相關內容表示十分感興趣並積極發問,導師亦深入解釋,使學員能更加具體明白課堂內容,澳門文物大使協會期望學員透過認識城牆和炮台,從不同方面繼續了解澳門的文化和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