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626號
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澳門產業轉型之路
2020-12-11
【特稿】今屆特區政府大力推動本澳產業要多元發展,透過增加產業結構多元性來提升抗逆能力和軟實力。澳門的經濟及產業結構,將走向轉型的局面,但行政長官曾說過:「不是所有產業都適合在澳門發展」,在這片先天不足、受土地面積制約的土地上,日後依靠什麼支撐經濟?
本澳的產業由製造業走向了第三產業,尤其是自博彩業開放後,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更明顯,直接間接撐起本澳的經濟、連帶社會資源的二次分配,由博彩稅收入今年大減,所有民生、政府開支立即縮水,這點市民亦深知 。
旅遊及相關,包括餐飲、零售、酒店等、博彩業均屬第三產業,真正的本土經濟,少之又少,以百貨、鮮活食品、生活消耗品、日常餐飲佔主要,有少部份的奢侈品有本地中高端消費群,筆者過去多次撰文,本土經濟/消費在如今外面活水未能大幅灌溉本地多個行業前,起住一定的支撐本地經濟作用,也曾倡議,透過本地的消費活動,鼓勵居民留澳消費、將消費力留在本澳;臨近回歸及聖誕長假期,疫情未有阻部份居民聖誕外遊散心的興致,即使未能如以往般到歐美、日本、韓國過一個白色聖誕節,渴望外遊和散心的心鎖不住,亦計劃到內地東北或北方過一個白色聖誕。有北區商戶代表曾反映,單純本地經濟,難以支撐本澳的經濟,套用一句港式英語「SO SAD,BUT TRUE」(意思為:很傷心但真實),本地的消費力外流、本土經濟支撐力不夠,都是本地經濟脆弱的死因之一。
本澳的經濟未來之路如何走,今年施政中為大家點了明燈,對外「融入大灣區和橫琴、國家經濟雙循環。」對內,則建議重塑產業結構,賀特首多次點出,發展債券金融市場、中醫藥產業(借助內地的中醫藥產業與本澳企業合作,將產品落戶澳門,再借助轉入內地市場),12月7日,有一間納米技術的醫療用品在澳門開業,引入了納米混合鈦的原材料將之應用在口罩生產上,還計劃稍將納米抗菌技術推廣到其他環保領域,生產更多類別的配套醫護產品例如:醫護服、醫護手套、鞋套、頭套等。廠方希望推動本澳工業的發展及打造出澳門創新技術,借助澳門作為平台,將產品進入內地市場。 另一方面,今年有多個企業,創立澳門品牌的口罩,由於色水靚、具一定的國際認可防護標準,市場反應熱烈。澳門製造加上國際認證予消費者一定的信心,筆者希望未來的中藥/中成藥產品,同樣可以收到此市場成效。
說到債券金融市場,其成功距離澳門有多遠?月初,工銀澳門舉行了一筆廿一億元澳門都市發展金融債券上市儀式;據工行澳門指是本澳首筆全本地化澳門幣債券,以二級託管模式作商業債券發債,並相信二級託管模式在澳門有其發展的優勢及市場前景; 二級託管模式的銷售對象以專業性商業投資者為對象,散戶無緣。去年,在本澳國債發行,市場反應熱烈,未來如何扶持好「債券金融」這一塊,推動本澳金融業的擴大和產業多元,起始之初,需要創造政策、稅務上的便利,透過誘因、推動該行業的發展,將成功的距離,一步一步拉近。
>>諾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