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12628號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團體辦座談建言獻策大灣區融合發展
2020-12-14
【特訊】澳門社會發展研究會日前舉行座談會,建議因應大灣區加速融合的發展需要,爭取中央支持澳門居民在任何情况下,包括萬一新冠疫情反彈惡化,仍可保持有序便捷通關。同時,儘快推進澳門所有單牌車在灣區畅順流動,必要時以灣區内地九市有物業者優先處理。
該會理事長陳炳強、常務副理事長陳秉松、監事長岑一峰、副理事長許龍通,理監事吳域邦、何佩珊、馮崢、勞永聰、李頌堯、梁燕洪、鄺小田、張淑欣等出席座談會。
陳炳強表示,澳門為更好助力國家構建“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及配合大灣區高質發展,有必要進一步讓“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彰顯出來。為此,一方面澳門要强基固本、變革創新,善用現有的政策優勢。另一方面亦需要中央對“一國”之下屬“境外”的澳門提供更大的政策給力,為澳門更好地游刃於國内國際兩個市場創設更有利的條件,推動灣區内地九市以更前瞻創新的思維加快掃除窒礙澳門與灣區城市全方位聯動、影響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不利因素。
對於加快推動澳門單牌車在灣區行駛,陳炳強認為,這不僅是出行方便的問題,更是從思想觀念上改變澳門居民立足大灣區,放眼全國的重要舉措。只有從生活的便捷做起,澳門包括青年一代的廣大居民,才會更容易感受大灣區建設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從而更主動投入大灣區建設。
陳秉松認同特區政府為避免社區出現零星病例而遭啟動通關熔斷機制的努力,但對澳門分成三十個區是否具可操作性存有疑問。巴士、出行上班上學必然穿梭多個區份,因此既要科學合理做好防疫工作,同時也要進一步爭取内地打破思想框框,不要把“一國兩制”的通關安排作為區隔澳門的防疫閘門。
許龍通表示,在疫情常態化下,澳門居民憑有效核酸檢測結果通關,相信將會延續一段較長時間,他肯定特區政府多次調減核酸檢測費用的安排,但對長期往返珠澳兩地,且處於停薪減薪狀况的居民,現時檢測費用一百元仍然帶來開支壓力,建議當局研究進一步下調費用。與此同時,他認為灣區要一體化防疫,讓人流、物流可以互通,長遠而言政府必須做好橫琴和澳門合作,以推動產業多元。
與會者均認為,澳門在防疫與重拾旅遊服務出口活力之間,須要尋求更適切平衡點,如果經濟命脈跨越不了當前的難關,後遺症也許是嚴峻的,建議中央可因應澳門實際情况給予更有力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