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體育場地減社會矛盾

高勝文:澳門體育場地缺乏合理規劃

2020-12-17

公共體育場地出現違規使用情況

場內開着擴音器跳舞

【特訊】澳門體育場地不足,間接造成社會矛盾。身兼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及澳門三人足球協會負責人的高勝文表示關注,他促請當局完善體育場地,以減社會矛盾。

不能只有賭場而缺乏球場

高勝文多次表示,澳門不能只有賭場而缺乏球場,他批評政府多年來在城市發展上一直欠缺規劃,其中體育場地不足一直為人詬病。他指出,現時澳門體育場地因缺乏合理的規劃,出現分佈不均的情況,尤其沙梨頭、高士德、新口岸、石排灣等地區,完全缺乏球場,以石排灣公屋群為例,一個數萬人的社區,規劃至今竟無一個正式的球場,他期望當局能早日完善。

高勝文表示,由於各區體育場地分配不均及缺乏體育場地管理規章,常出現爭場及違規使用球場的情況,如在足球場內打排球、聚餐、騎單車、晾曬衣服等,甚至在場內開着擴音器跳舞,其產生之嘈音嚴重滋擾附近居民,長期影響居民日常生活及引至精神壓力,這些行為間接增加社會矛盾,他促請當局予以重視。同時,他建議通過延長體育場地開放時間、制訂體育場地管理規章及完善短中長期規劃,解決體育場地不足及違規使用場地的情況,從而減少社會矛盾。

延長開放時間完善管理規章

由於體育場地分配不均,不便居民使用,部分場地亦傾斜給社團使用,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延長體育場地開放時間,讓輪班工作及雙職居民能參與體育鍛煉。同時,由於本澳人口密度較高,也建議在室外體育場地加入隔音設備,以減低嘈音所產生的影響。

由於《公共地方總規章》及《嘈音法》存在漏洞,未能涵蓋所有屬性的公共地方及未能解決相關問題,建議制訂體育場地管理規章,列明場地的允許體育項目、使用、借用及違規懲處等條文。

在短期規劃方面,他建議政府可進一步與各區具條件的社團、學校及企業合作,釋出更多體育場地,並因時因地構建具有社區特色的體育場地及充分發揮體育場地的應有功能,達至資源共享;其次透過中期規劃,在落成或即將啟用的新建社區,預留空間打造室內或戶外體育場地,同時,利用回收的閒置土地及海岸線,增建體育場地,達至善用資源;長期規劃則可把握都市更新、跑狗場原址利用、新城區規劃等機會,重新對本澳體育場地作全面統計、分析及規劃,以解決體育埸地不足問題,滿足社會發展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