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思維原來係負面?

2020-12-21

【本報訊】行政長官賀一誠上星期主持「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的揭幕典禮;有傳媒注意到,教育基地展示的內容很正面,一些重大的社會事件如「六四」、「一二.三」等卻沒有。這會否未能讓青少年全面認識國家和澳門的發展?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回應,教育基地不是很大,只能把學生需要了解的重點事件闡述。若教師覺得有需要,可以在「公平」、「講事實」的角度增加內容。

歐陽瑜:批評之後應該有建議

教青局把原本中譯的「批判思維」改成「審辨思維」,備受質疑。歐陽瑜表示,局方認為「批判思維」較負面;續提出:「我們真的希望年青人的想法要有批判的思想,但這都應該是正面的思想。」對這說法,葡文傳媒要求解釋。歐陽瑜表示,不是為了批評而批評;在社會上見到做得不好的地方,應該提出建議。葡文傳媒追問,即是沒有建議就不可批評?歐陽瑜再補充,批評後應該有建議。

如何令年青人正面思考「六四」?歐陽瑜重覆,都是要了解歷史事實。有記者追問:不可以批判,不可以判斷?歐陽瑜僅答:「都是我剛才說的內容。」她也反問,在網絡對政府的不停謾罵,是正面或負面?續表示,對於政府做得不好的,大家要批評、指責,大家亦要知道、承認做得好的,公務員才有空間和動力不停進步,相信對於社會的反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