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嘉豪書面質詢青年政策刪獨立思考批判

2021-01-08

【本報訊】直選議員蘇嘉豪在書面質詢提出,培養具備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年青一代,既是本澳現行《青年政策》白紙黑字表明的願景和發展目標,也是當今國際主流教育追求的核心元素之一。

蘇嘉豪指出,政府於二零一二年制定《青年政策》時,接納了公眾的強烈意見,將「培育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納入願景,發展目標也涵蓋「促進青年獨立自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年」、「強化青年社會參與的系列培訓,包括批判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等」。

但是,在早前公開諮詢的《青年政策》草案,卻提議完全刪除「獨立思考」及「批判」等字眼,並將之矮化至其中一項執行措施及易名為「審辨思維」。面對社會質疑,教青局官員、社會文化司司長甚至錯誤地將批判思維視作「比較負面的思維」,並將「批判」與「批評」、「否定」、「對立」、「對抗」、「矛盾」等意味劃上等號。

蘇嘉豪表示,據《劍橋英漢詞典》所載,批判一詞也有謹嚴、關鍵性、至關重要等多重意涵。批判研究權威 Robert Ennis 定義的批判思維 (critical thinking) 是著重於決定相信和進行什麼的合理和反思性思考,批判思維的關鍵還在於質疑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兒童哲學家 Matthew Lipman 則將之定義為對脈絡敏感、依靠標準並會自我修正從而有利判斷的熟練和可靠思考。

教育學者 Stella Cottrell 進一步定義批判思考為全面的思辨活動,它涉及廣泛的能力與態度,包括辨識他人的立場、論點與結論;客觀衡量和評估不同觀點的證據;看穿錯誤或不客觀的假設及虛偽的邏輯;學會運用邏輯,更深入和有系統地思考議題;根據具體證據和合理假設,決定論點是否正當可信;表達觀點時能夠條理分明並足以說服他人等等;批判思考也能附加養成觀察力、推理力、決策力、分析力、判斷力、說服力。

蘇嘉豪稱:「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乃養成創新思維、多元發展、國際視野等軟實力的核心元素,持續鍛鍊新一代明辨是非、理性思辯、自省批判等綜合能力,將有助建立更文明和進步的社會,絕對應當繼續貫徹於本澳長遠的教育和青年發展政策。」他在書面質詢提出三個問題,其中:現行教育法規和政策有何具體措施,培育具備獨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人才,而非製造隨波逐流、盲目服從的倒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