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聞集納

2021-02-01

盛銳敏出任第一審法院合議庭主席

△經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推薦,行政長官於2021年1月25日在第4期《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第一組發佈第4/2021號行政命令,以確定委任方式,任命本地編制的初級法院盛銳敏法官出任第一審法院合議庭主席,由2021年2月1日起生效。

2021年2月1日中午12時正,盛銳敏法官將在終審及中級法院大樓第一審判庭宣誓就職。屆時,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將主持就職儀式及進行監誓。

行政會完成討論《修改第6/1999號行政法規〈政府部門及實體的組織、職權與運作〉》行政法規草案

△為貫徹公共行政改革及檢討授權制度的施政方針,執行部門重組計劃,理順公共部門和自治基金的隸屬監督體系,特區政府全面檢視第6/1999號行政法規《政府部門及實體的組織、職權與運作》的規定,以配合上述政策的落實。

修改第6/1999號行政法規的內容主要包括:

1. 因應公共部門重組,公佈隸屬於行政長官及各司司長或由其監督的公共部門及實體清單,明確將旅遊領域的部門及機構轉入經濟財政範疇。

2. 為了優化自治基金的運作及管理,將實務上專屬於某一施政範疇,且已由該範疇的職能部門負責行政及技術支援的基金,由行政長官監督改為相關施政範疇的司長監督。

3. 按照實際情況及既定標準,公佈由行政長官主持及協調的諮詢組織的清單,以及各司司長施政範疇下運作的諮詢組織的清單。

4. 明確公共部門及實體的標誌及工作證式樣分別由行政命令及行政長官批示規範,規定行政公職局須於政府網站公佈有關標誌及工作證式樣,並適時更新。

5. 為落實旅遊部門轉換監督實體的政策,對第40/2011號行政法規《旅遊發展委員會》的規定作出相應修改,包括將委員會主席由社會文化司司長改為經濟財政司司長,以及新增經財範疇的政府代表。

行政法規自二零二一年二月一日起生效。

《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公開諮詢期完結

△《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公開諮詢已於1月22日完結,諮詢期間共進行了五場公開諮詢場及不同持分者的座談會,共計690人出席參與,93人發言,錄得約200條意見;同時,諮詢期間開放網上專頁、電郵、電話、傳真、親臨遞交等多種渠道收集意見,收到約700條意見。初步統計,錄得約900條意見。

五場公開諮詢場於2020年12月5日,11日,12日,以及2021年1月8日及9日進行,公眾經網上報名參與,同時亦邀請學校領導、教師、教育團體、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與會者踴躍發言,大多表示認同文本的整體方向、目標和措施,對“培養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發展學生軟實力”、“提升幸福感”、“加強創意與科技教育”等四個重點發展方向表達了意見,提出了不少意見和建議,例如促進學生交流和擴闊視野、幸福感與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學生在同儕間相處和在家庭相處的問題、為學生升學和生涯規劃提供更多的資訊、支持學校發展資訊科技教育、實現各項目標而開展必要的師資培訓、跨學科學習和傳統課堂融合的實現、本土歷史和文化的教育、體育和身體素質的強化等。

此外,亦分別與高等教育持分者、中華教育會、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等進行了座談,集中聽取了高等教育院校師生、社會團體、前線教師、學生等對文本的意見,如高中畢業生和大學銜接、高等院校與非高教資源互相運用促進、教育投入及教育基金、細化幼兒教育措施的制訂、促進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和排解不良情緒等。

教青局於諮詢期結束後將所收集的意見匯集,並編制諮詢項目總結報告,同時按《公共政策諮詢規範性指引》的規定發布。

2021/2022學年『‘傳承‧傳情’─歷史文化校園計劃』即將接受申請

△為加強本澳青少年的歷史文化教育,增強其歷史文化自信和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澳門基金會推出“2021至2022學年‘傳承‧傳情’─歷史文化校園計劃”,透過資助方式,鼓勵學校舉辦各類歷史文化系列活動,以提高學生對國家以及澳門本土歷史文化的瞭解和認識,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2021至2022學年計劃將於本年2月1日至3月26日期間接受申請,歡迎本澳註冊的中、小、幼學校參加。申請項目須符合本計劃的宗旨,並以推廣性質活動為主;鼓勵學校設計較富趣味性的活動方案,以吸引學生參加;計劃特設優先考慮主題供學校參考;申請活動須於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期間執行並完成。詳細內容請參閱本計劃章程。

計劃章程及各類表格可於澳門基金會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專頁(https://www.fmac.org.mo/hc/)下載,有意參與之學校,請於2021年3月26日前將填妥的申請表及所需文件遞交至澳門基金會,地址:澳門新馬路永光廣場7樓特別計劃處,評審結果將於2021年8月或之前通知學校。

如欲查詢詳情,歡迎聯絡澳門基金會特別計劃處吳小姐(8795 0996)或羅小姐(8795 0927),亦可電郵至dpe_info@fm.org.mo查詢。

《澳門文物建築活化的故事》經已面世

△由澳門基金會與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聯合出版的《澳門文物建築活化的故事》經已面世。該書是張鵲橋博士二十多年來活化澳門文物建築的紀錄,將其中十六項文物建築再利用的過程和經驗作整理總結,讓公眾瞭解其保護歷程,藉此認識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及困難度,增加對文化遺產的關注。

該書根據文物建築不同保護切入點分章,設“修舊如舊,建築真實面貌的呈現”、“舊瓶新酒,文物建築的再利用”、“以舊為尊,新建築介入舊環境”、“古外有古,舊中有舊”、“相容相適,小心思見大意義”及“文物建築要保護好,合作是正道”章節逐一介紹。通過六項專題,薈萃十六個精選專案,當中包括盧家大屋、塔石中央圖書館、何東圖書館、中西藥局、松山炮台及德成按等等,承載了作者多年來對文物建築保護再利用的見解,以及遺產保護的要點。通過平實地將其緣起和經過作介紹,讓讀者對這些文物建築的再生有概略認識,從中感受文化遺產工作者的心路歷程。

作者對修復的過程,有詳細而科學的說明,而其對文物建築的關懷,又使文筆富於感情,達致理性與感性渾融之境。專業人士從中固然可汲取經驗,而對澳門建築感興趣的讀者,一書在手,亦可神馳巷陌街頭,感受文物建築背後的人文精神。該書作者張鵲橋,建築師、建築學博士、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會員,長期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該書定價170澳門元,在本澳各大書店均有代售。

文化局出版《澳門文學期刊述要與目錄匯編》

△文化局出版《澳門文學期刊述要與目錄匯編》,該書由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龍揚志經長時間研究整理,細緻刻劃澳門近百年來的文學發展,對保存澳門文學史料彌足珍貴。

文化局致力保存、發掘及出版文學史料,澳門文學期刊的整理對於保存澳門文化記憶十分重要,透過梳理文學歷史,可以充實“澳門學"史料基礎亦能完善學科框架。本書內的期刊述要與目錄匯編涉及近百年來澳門編輯出版的十數種主要文學期刊,藉以辭條注解方式介紹各刊物的運作情況,詳列期刊目錄。本書收編的著名期刊目錄,包括《詩聲》、《淹留》、《紅豆》、《語叢》、《當代詩壇》、《澳門筆匯》、《澳門現代詩刊》、《創作坊》、《鏡海詩詞》、《澳門寫作學刊》、《蜉蝣體》、《湖畔》、《中西詩歌》等。時間廣度跨越百年,對從事澳門文學研究、瞭解澳門文學歷史概況的讀者具有參考價值。

本書編著者龍揚志,文學博士,暨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從事中國現當代詩歌、台港澳文學及世界華文文學研究。龍揚志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專案、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專案,發表論文90餘篇並出版多部編著。

《澳門文學期刊述要與目錄匯編》為“澳門文學館叢書•研究評論系列”的第五本出版專著。全書逾30萬字,附有多份期刊創刊號封面及多期期刊的封面,忠實還原刊物的真貌。

《澳門文學期刊述要與目錄匯編》售價為170澳門元,有興趣的讀者可到政府資訊中心、澳門文化廣場、澳門檔案館及澳門藝術博物館選購,亦可透過“文化局網上書店”(www.icm.gov.mo/bookshop)購買,身處澳門的讀者可透過自取方式,於文化局轄下14間公共圖書館(澳門半島、氹仔及路環)自行提取已訂購的圖書;海外讀者的訂單將以郵電局特快專遞服務(EMS)郵遞寄送。如有查詢可電郵至publications@icm.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