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報章為 第 12683號
2021年02月20日
星期六
兩團體呼籲聯手打擊家庭暴力
建議將同性伴侶納『家暴法』保護
2021-02-20
【特訊】近期,本澳接二連三發生多宗暴力案件,且多為家庭暴力案件。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及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表示關注,並籲政府及各界聯手預防及打擊暴力。
身兼研究院院長及澳促會理事長的高勝文表示,隨着第2/2016號法律《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的生效,以及政府部門與相關社團的分工合作,正通過三級預防機制、跨部門通報合作、家庭暴力個案中央登記系統、24小時家庭危機支援服務網絡、多種求助專線等,不斷完善防治暴力工作。他分析近期暴力案件後指出,受害者已涉及兒童、婦女、老人等不同年齡層,且受害者在受到侵害後,基於法律意識薄弱及心理壓力等因素,往往吞聲忍氣而不敢求助,這一方面強化了施暴者的行為,另一方面讓施暴者逃避法律制裁。他促請政府加以重視,並建議政府及各界聯手,針對性地做好預防、保護、處罰及修復工作,共同預防及打擊暴力。
研究院教育顧問兼澳促會副理事長辛曉嵐表示,施暴者大部分為男性,如要防治暴力事件,可從「關懷男性」着手,但男性大多對求助比較排斥,建議相關部門考慮加設關懷男性的協助服務,特別考量隱密性、立即性及持續性,從而讓男性有求助的平台,避免因一時激動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此外,在疫情持續的影響下,對居民的幸福感造成一定的影響,長久的心理失衡是誘發暴力的主因。因此,她希望政府通過施政,提升居民幸福感,尤其關注弱勢群體,期望相關部門持續地協助受害者及其家庭,特別是兒童及青少年,多向他們教導自我保護及求助的方法,以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對於近期暴力案件,他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提高居民法律意識,加強宣傳教育。針對不同人士採取不同的宣傳教育模式,同時,相關政府部門可聯合多方力量,通過多種宣傳媒介深入企業、社團、學校等進行宣傳教育,使預防及打擊暴力的觀念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從而提升居民主動及協助求助意識;二是進一步完善三級預防機制,如在第二級介入方面,提升相關前線人員識別暴力的知識,盡早發現危機個案,在問題發生的早期提供適切協助,藉以解決問題及危機,在第三級治療方面,建議更針對性地提供支援,如對低齡受害者採取遊戲治療或藝術治療,以助其減低情緒困擾,協助重建生活功能;三是男性受害者有所增加,以及同性伴侶同居趨普及,而男性及同性戀受害者常屈服於世俗眼光與性別刻板印象而羞於求助。因此,建議把同性伴侶納入《家暴法》保障範圍,同時,也須關注男性受害者,為其制訂適切之治療方案;四是有研究指幸福感與暴力事件發生率呈負相關,期望未來政府的施政能更具針對性,落實並優化居民就業、住屋、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各項社會民生工作,藉增居民幸福感,減少暴力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