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對話福奇談全球抗疫合作

2021-03-04

【香港中通社3月3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葉永成)北京時間3月2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美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福奇博士進行連線對話,探討全球抗疫合作等話題。雙方就全球合作、復工復產、群體免疫等話題進行多輪問答。對於疫情未來的走向,中美兩位抗疫專家也給出了審慎樂觀的判斷。

在連線對話中,針對眾說紛紜的『群體免疫』,鍾南山表示不能夠用一些不科學、不人道的『自然免疫』手段達到群體免疫效果。隨著疫苗的研發和陸續上市,他覺得至少要有2至3年的時間才能達到世界範圍內的群體免疫。

鍾南山認為,『變異的病毒對疫情防控形成了巨大的挑戰,也會讓疫苗的效度大大降低。因此需要全球的合作,這樣才能把研究工作推進一步,也能夠設計更好的疫苗來防止變異。』

福奇博士也指出,全球合作之所以重要,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病毒變異。如果不開展跨國合作,病毒會在跨國傳播中快速變異,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另一方面,福奇認為,不能夠操之過急恢復正常的生活,倘若面對疫情的反撲,就可能會有很大的風險。鍾南山同意『重啟經濟不能操之過急』的觀點。他指出,一些國家過快地復工復產,疫情就再次反撲,這是很多其他國家的人民所經歷的問題。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外界一直呼籲中美加強防疫合作,這次兩位權威專家的對話雖然未談及實質合作,也發出了令人鼓舞的信號。日前,清華大學與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也舉行了『中美新冠疫情防控與治療合作』的線上論壇,多位權威專家就醫學和研究合作、疫苗研發和分配等議題展開探討。

香港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3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中美的抗疫合作,在疫苗的技術轉移,對變異病毒載體、重複接種等科研數據方面,有共享和合作空間。

梁子超表示,目前全球疫苗仍處於供應緊張的階段,中國現有3種疫苗獲批上市,1種可緊急使用,還有10多種在臨床研究。美國本土也有輝瑞和莫德納獲批。不同地方的技術轉移可讓產能提升,亦有助攻擊變異病毒傳播,減低感染風險。

對於鍾南山說要達至群體免疫需要2至3年時間,梁子超表示同意。他說,關鍵在於各地疫苗分配、接種、恢復經濟活動等步伐不一,要達致全民群體免疫(即80%以上的人口),沒有合作則較難在短期內做到。

至於中美抗疫合作的方式,梁子超指出,可從提供防疫物資、雙方科學家和公共衛生專家交流合作、多邊領域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等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