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研究顯示結合疫苗接種

和保社交距離是防疫反彈關鍵

2021-03-10

【中新社香港3月9日電 】(記者 索有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大)9日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結合疫苗接種和保持社交距離是防止新冠肺炎反彈的關鍵。

中大跨學科研究團隊包括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黃波教授、微生物學系陳基湘教授、社會學系譚康榮教授及管理學系康螢儀教授,與南安普敦大學WorldPop項目合作,研究透過結合社交距離措施和疫苗接種以防止新冠肺炎反彈。

是次研究利用內地的匿名移動數據,設計了一項與人群移動相關的社交接觸指數(簡稱SCI),參考武漢市在2020年1月至4月封城前後的數據,以統一量化社交距離措施和疫苗接種的影響,從而可以彌補防疫措施與疾病傳播之間的差距。

研究團隊利用SCI模型考慮和量化多項因素對增加或減少易感染社交接觸的影響,如復工後恢復的人口流動、社交距離、人口流動限制和疫苗接種程度。例如,假設疫苗的有效率為75%,這意味著已接種疫苗人群將有75%的概率可以維持日常工作,而不用擔心會被感染或感染他人。這比例相當于約75%的人口遵照嚴格社交距離措施或居家令所帶來減少易感染社交接觸的效用。

研究團隊將上述得出的接觸率關係代入用作預測及模擬傳染病疫情的數學模型SEIR,假設達致群體免疫的一年內疫苗接種率為64%,疫苗有效率為75%,在中等人口密度的城市(約武漢市的50%),接種疫苗可縮短36%至78%實施社交距離措施的時間;對於人口稠密的城市(人口密度如武漢市),接種疫苗可降低社交距離措施的強度,並縮短新一波疫情的持續時間及減少病例數目。與不接種疫苗或僅逐步接種疫苗的情況相比,有效的疫苗接種計劃結合一定程度的社交距離措施,在毋須限制人口流動的情況下,仍能有效防止疫情反彈。

研究團隊建議人口密度高、疫情相對容易反彈的城市,盡快開展疫苗接種計劃,同時應保持社交距離措施,直至產生群體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