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經濟差‧居民精神受壓抑

2021-03-13

趙蘭瑛(資料圖片)

【本報訊】工聯副理事長趙蘭英表示,工聯去年收到的經濟支援求助個案中,單是工聯北區綜合服務中心去年收到超過一百五十宗的新增的經濟支援求助個案,以停薪留職者、放無薪假等居多。她亦反映,部份居民在求職時,應聘條件相對以往有所提高,個案當事人的就業狀況至今未能改善。在工聯北區綜合服務中心的個案中,有少部份個案由於經濟問題和與家人相處在疫情下有新的模式,延伸出情緒問題,她認為,居民的精神壓力在疫情下有壓抑,今年需要多做居民精神健康的宣傳及教育活動,推廣精神健康。

疫情下,不少打工仔收入、生計受影響,單以工聯北區綜合服務中心計,趙蘭瑛表示,去年收到超過一百五十宗的新增的經濟支援求助個案加求助個案,以停薪留職者、放無薪假等居多,還有部份個案事主是長期兼職,疫情下兼職被暫停,職業涵蓋以博彩業及服務業合計佔半數以上;有部份個案則是疫情下要抽身顧家人,無法工作。 她續指,個案以去年第二、三季有明顯升幅,第四季處於平穩。

除了經濟援助個案,中心的個案中有涉及精神/情緒個案;記者問到相關的精神/情緒個案是否與前者,即經濟援助個案的伸延?例如收入減少、面對同樣的家庭開支的壓力而產生情緒問題?趙蘭瑛表示,兩種個案很少重疊,但有少部份。她指,該中心處理的心理輔助個案同比二零一九年有三至四成的增加,由二零一九年全年約二十宗,增至去年三十多宗至四十宗,部份的成因,是與疫情下與家人之間溝通、相處時間增加或家庭關係、相處模式的改變,不懂得處理;部份個案則是由於疫情下,大圍環境影響收入減少,經濟有壓力。

不同的社會服務團體早前均反映,服務使用者當中有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問題,年齡由小童至長者都有,有長者出現抑鬱,提出要關注居民的精神健康。趙蘭瑛指,疫情持續長時間之下,居民的精神有受到壓抑,或產生負面情緒,認同有需要加強居民精神健康的關注;故此,該中心今年計劃將會加強精神健康的社區宣傳和教育工作,透過遊戲、工作坊等,喚起居民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帶出正向的思想。